-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战略系列谈之七(国际化7791).doc
“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战略系列谈”之七
人才国际化是人才强国、区域发展的对外战略
桂昭明
人才国际化指作为人力资源中的精英,其活动范围超过本国边界,实现国际流动的现象。人才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人才国际化的形成,有四大潮流,它们是:移民浪潮化,机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
国际化人才不完全在于是不是外国人或是留学人员,关键在于他是否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是否具备全球经营意识和能力,是否具备能够跨越国界和地理空间进行国际思维,是否具备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内涵,是指按照国际通行的人力资源规则和惯例,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全面参与国际间人才分工和交往的过程和状态。它的外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人才总量、质量、结构等各项指标要达到国际大都市的相应水平,其中包括留学与海归、外国专家等人才数及占比等;二是在人才素质方面,要培养、引进精通国际规则、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创新素质、能够在本领域内熟练地处理各种涉外事务的人才。三是要营造国际化人才活动的国际平台,包括人才教育国际化的平台、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平台、国际信息交互平台、国际经济交流平台等。四是人才机制要与国际接轨,具体包括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评价机制、流动机制、管理机制等等。
表1~4显示了全国各省市区2010年人才国际化方面的部分指标。
表1 全国各省市区2010年留学生与海归人才分布
排序 外国留学生*毕业生数(人) 排序 外国留学生*在校学生数(人) 排序 已回国创业的海归人才**分布(%) 北 京 19518 北 京 33617 广 东 21.9 上 海 6994 上 海 17340 北 京 20.2 江 苏 4533 江 苏 10172 江 苏 14.9 浙 江 3293 辽 宁 5617 上 海 7.9 山 东 2638 浙 江 5543 浙 江 7.9 黑龙江 2221 天 津 5541 安 徽 3.5 广 东 2081 湖 北 5539 山 东 3.5 云 南 2068 广 东 5486 湖 南 3.5 湖 北 1983 山 东 4799 广 西 3.5 辽 宁 1919 吉 林 4526 辽 宁 2.7 吉 林 1834 黑龙江 3950 福 建 2.7 重 庆 1371 云 南 3564 河 南 1.7 广 西 1305 陕 西 3432 湖 北 1.7 福 建 1195 广 西 3196 陕 西 1.7 陕 西 1146 新 疆 2167 江 西 0.9 新 疆 975 重 庆 2079 海 南 0.9 四 川 922 福 建 2078 重 庆 0.9 湖 南 867 四 川 1846 天 津 — 河 北 581 河 北 1725 河 北 — 安 徽 340 湖 南 1715 山 西 — 河 南 322 江 西 1341 内蒙古 — 海 南 308 内蒙古 1332 吉 林 — 天 津 246 河 南 1329 黑龙江 — 江 西 206 甘 肃 736 四 川 — 宁 夏 153 安 徽 700 贵 州 — 内蒙古 133 海 南 391 云 南 — 青 海 114 宁 夏 298 西 藏 — 山 西 108 青 海 257 甘 肃 — 贵 州 83 贵 州 154 青 海 — 甘 肃 22 山 西 147 宁 夏 — 西 藏 20 西 藏 20 新 疆 — *数据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
**数据源于王辉耀、路江涌编著《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第118页,为全国抽样调查结果,“—”为未知数。
表1显示,在“外国留学生毕业生数”指标中,北京遥遥领先,数倍于第2~4名的上海、江苏、浙江,近10倍于其后的山东、黑龙江、广东、云南、湖北、辽宁、吉林等省。云南居于此指标的第8名,值得关注;在“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