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ppt

中国: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ppt

中国: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活动一:温故 活动一:温故 一﹑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比较 阅读教材,材料一、二反映出中日在改革过程中有哪些不同? 材料一:《海国图志》是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撰写的介绍世界史地和西 方科技的著作,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 种之多,被誉为“天下武夫必读之书”。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 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1862年,日本维新人士高杉晋作到上海考 察,发现该书竟然绝版! 材料二: 1875年,日本驻华公使森礼有和李鸿章进行过一场针锋相对的对话 (节录): 李鸿章: 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 模仿欧风 一事感到不解. 森礼有: 我国旧有的服制,正如阁下所见,宽阔爽快,极适于无事安逸之人.但对 于多事勤劳之人,则不完全合适.所以它能适应过去的情况,而于今日 时势之下,甚感不便.今改旧制为新式,对我国裨益不少. 李鸿章: 衣服旧制体现对祖先遗志的追怀之一,其子孙应该珍重,万世保存才 是 森礼有: 如果 我国的祖先至今尚在的话,无疑也会做与我们同样的事情.不论 何事,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是我国的好传统. 李鸿章: 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只是军器 铁路 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 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中国: 只注重学习西方的军事、铁路、电信等先进技术方面,而且是迫不得已,极为被动,在制度、文化上仍然因循守旧。 日本: 则全面向西方学习,不仅学习先进技术,而且也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生活方式,态度积极主动,同时主张适时而变。 中国: 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未引进先进 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日本: 不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还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甲午战争时中日部分指标比较 二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历史仿佛对中国过于残酷,而对日本过于恩宠。当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运动,摆脱了殖民化命运的枷锁,走向资本主义进而成为近代列强中的一个时,中国却在戊戌变法之后,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 渊,成为帝国主义列强蚕食、瓜分的对象。人们常常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出现这样一种“同途”而“殊归”情况呢? 国际环境 国内环境 思想文化 领导力量 改革途径 改革措施 不同点 活动三:情境创设 假如你是近代的改革家,在面临内忧 外患的情况下,你要实施怎样的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提示:传播近代民主思想;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采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等. 中日两国近代发展的比较 相同的起点: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 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 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 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 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 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⑴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 ⑵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 ⑶国情:中国清政权顽固势力的强大,而日本则推翻了幕府统治;在日本改革派的势力强大,而中国的维新派依靠清政府无实权的皇帝,自身力量非常弱小; 国际环境:明治维新时西方列强刚踏上日本领土,势力较小,而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