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程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的课程故事.doc

我们的课程故事 ——嘉兴市实验小学“学科带头人沙龙”活动侧记 本报通讯员 朱建人 张晓萍 王羽左 新课程之旅中,我们的老师有着许多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跳动着老师们创造的脉搏及教育的灵性,闪耀着师生互动中的生命活力,诉说着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喜悦、痛苦、困惑、自信、快乐、感动……他们希望与全校教师一起分享他们体验,感受他们的激情,于是,在新学期第一周的周末,嘉兴市实验小学就有了这样一次“成长快乐——讲述我们的课程故事”的学科带头人沙龙活动。每三位学科带头人共同演绎、阐述其中一个话题:“生成与预设”、“关注生命”、“定格的瞬间” …… 生成与预设 张晓萍(市常识学科带头人):新课程最核心、最本质的变革,就是将人视为人,而不是工具。正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活人,是复杂的生命个体,所以教育是无法预设的,它总在有序与无序的整合中发展。我们说好的教师,你去听他的课,他都有许多人性的闪光和教育智慧的闪光。而这些智慧那里是能够计划的?都是无法事先预计的,无法规划的,都是在生命相遇过程中、问题的碰撞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非常灵动地闪现出来的,让人感觉到无比的惊喜。 刘晶(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是的,每一次课堂都是独特的生命表现场面,孩子们的每一句话、每一段对诗歌对课文的创造性的理解,实际上都是生命的一种非常生动的波动,都是我们所无法预料的。 这是一堂口语交际课,讲小明每天主动帮邻居王爷爷拿牛奶,王爷爷想给他一点报酬,小明不知该怎么办,让学生帮小明出主意。课上,当我问同学们:“小明究竟该怎么办呢?”几个孩子发表的意见几乎都一样:小明不应该要王爷爷的钱。孩子们的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接下来我想马上接过话题问学生:“小明应该怎么对王爷爷说呢?”。还没来得及问,俞浩辰叫了起来:“刘老师,我认为钱是王爷爷一定要给小明的,他是可以收下的。”他刚坐下,丁哲远马上附和说:“是的,我也觉得小明可以收下王爷爷的钱的。” 这下,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看着还有些孩子也在暗暗点头,并有些按捺不住地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我随即对课堂教学环节作了调整。于是我问学生:“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呢?同意他不收钱的站到左边来,觉得他可以收下钱站到右边来, 让我们来开个小小辩论会,说说自己的想法好吗?”“好!”孩子们边叫边跳。 “我认为小明帮王爷爷拿牛奶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不应该要钱。” “小明可以对王爷爷说,我不要钱,也不帮你拿牛奶了,然后再每天偷偷地把牛奶拿好放在王爷爷家问口。” “小明可以收下钱,再想一个好办法,把钱先存起来,等到比较多的时候,再用这些钱给王爷爷买东西给他。” “哎,对的,对的。”这个办法一出台,孩子们又一次进入了兴奋状态,马上有了许多想法。 “用这些钱在王爷爷生日的时候买个蛋糕,买束鲜花,祝他生日快乐。”“也可以在过年的时候买一些补品送给王爷爷。” “还可以把所有的钱放在一个信封里,再写一封信,悄悄地从王爷爷家的门缝里塞进去。” …… 很多时候学生的“旁逸斜出”其实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的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是学生与文本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催放,情感正在撞击,视界正在敞亮,这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如果我们教师能敏感地捕捉其中有价值的因素,通过富有智慧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课堂定能生长出较“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 钱平英(区思品学科带头人):和文本的对话,决定老师心里“有”什么,也决定老师把这些“有”怎么“传递”给学生。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友爱残疾人》。怎么上?根据教材的编排,设想安排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体验感悟。让孩子们单手穿衣服、单腿走路等,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之处;组织学生去课外调查,看看我们为残疾人做了哪些工作。在活动中体验很符合新课标的精神,而且课堂气氛好,可反思教学方案时,不禁想:学生体验这种不方便是为什么?学生们在这种体验中真正能感悟到什么?对残疾人,仅仅需要我们的同情吗? 对残疾人,我们总认为他们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人。在残疾人面前,我们自然不自然地拥有一种强势优越。其实课题用友爱,正是传递一种认识:肢体残障的人,在生命面前和肢体健全的人是平等的。我们不该用一种特殊的眼光,视他们为一个特殊的人群。于是,我决定真实地把残疾人的生活展示出来:小区附近那对残疾夫妇红红火火的小生意,推拿所盲人按摩师给人带来健康的工作……我觉得我是想在孩子们面前树立一种认识:残疾人不是残废人,不一样的是他们有残障,一样的是他们和我们一样,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并给社会创造着财富。 然而,当我和一个非职业教育者谈我的课堂设想时,他说:你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吗?你无非是把你的想法用你以为合适的方法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已,你们教师真是教师。“教师真是教师”,一句貌似病句像是废话不乏讥讽的话,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