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问,实乃“不可不问”.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效追问,实乃“不可不问”.doc

有效追问,实乃“不可不问”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杨帆 邮编430074 邮箱:307017089@ 电话课堂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所谓“追问”,是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在一问之后再次补充深化、沟通联系它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三年级“进位加法”时,有道题目是这样的:星期天的上午,小君要去寄信、买书、买东西,然后再回家。小君可以怎样走?走那条路最近? 生1:可以从家走218米到邮局,再走75米到书店,再走440米到超市,再走510米回家,这样最近。 生2:我有更近的路线:先从家走218米到邮局,再走75米到书店,再往回走75米回邮局,再从邮局走329米去超市,最后从超市走510米回家。 (全班同学大多同意这两种) 师:都说自己的路线最近,怎样证明呢? 生:可以把这两条路线走的距离算出来,再比一比就知道了。第一条路线是218+75+440+510=,第二条是218+75+75+329+510=,只用算出得数就行了。 师:真有道理!会算吗? 生(齐):会! (由于本节课就是学习的进位加法,这个知识的训练似乎非常顺理成章) 师(追问):直接算出答案再比大小,当然很好啊!可是,算这么多数相加,很复杂的!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也能比出得数的大小? 生4(顿悟):我发现了!其实只用把440和75+329比大小就行了!其它数都是一样的! (其它同学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师:你真聪明!想到了这么简单的方法,不用我们进行这么多计算,只用算一次就行了! 生5:我还可以更简单,75+329的得数都不用准确计算,只用估一估就行了,75比100小,就算是100他们的和也才是429,那75+329的得数肯定比429小,当然更比440小啦! 师:真是太棒了!其实只要能比出440和75+329的大小就行了,连算都不用算,你的想法更简便了! …… 【课后反思】: 作为一道普通练习,只要学生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其实已经算完成教学目标了。当学生回答“先算出答案、再比大小”出来后,已经是非常完整的方法了;但是,仅仅只有这一种方法吗?这种方法就是最优化的方法吗?我觉得有必要带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探索,因此抛出了追问:“除了计算出答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也能比出得数的大小?”这就启发学生们打消“机械计算”的念头,深入探索更优化方法,果然,马上有学生发现“其实只用把440和75+329比大小就行了!其它数都是一样的!”,将长长的一串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够简洁!——且慢,还不够,竟然还有学生更敏捷,捕捉到这里“只用比大小”的信息,提出“不用准确计算,只用估一估就行了”,这可是更高级的简单!看着孩子们对简单方法、创新方法的感叹和惊喜,我相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们肯定也会下意识地问问自己“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而这种“优化思想”、“创新思想”的培养,离不开那句画龙点睛的有效追问! 二、在错误时追问,有效“迷途知返”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是不足为奇的,这时不应以一个“错”字堵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应及时解读错误、深度挖掘错因、把握纠错时机、掌握纠错方法,让学生迷途知返。 【课堂回放】: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众数”内容是在与“平均数”和“中位数”这两个旧知的比较中引入的。考虑到“中位数”在五年级上册学过,但平时的应用机会较少、学生的遗忘程度较高,因此在学习新课“众数”前我特意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复习五年级上册“中位数”内容,把相应练习看一看。 有了平均数、中位数的复习铺垫,第二天的“众数”学习过程非常顺利。新授过后是练习,我出示了下题: 附表一: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25页第5题 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如下表: 员工 总经理 副总经理 部门经理 普通职员 人数 1 2 5 32 月工资/元 8000 6000 4000 2000 师:你认为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生(全班异口同声):众数!(我心中暗喜,认为自己的教学很到位) 生(涨红脸小声嘟囔):我昨天看到上学期书上有道一样的题目,答案是中位数的啊?这里应该是中位数才对吧? 听到这个学生的回答,我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个学生复习很认真,关注到了上册书和本册书有一样的题目,说明他的思维很细致、很敏锐;忧的是这么聪明的学生居然很“呆板”,竟机械地照搬答案。为帮助他“迷途知返”,我进行了及时的追问。事后证明,这个追问不仅让他一人“迷途知返”,更让全班一起“迷途知返”,很有点力挽狂澜、拨乱反正的味道,真正“不可不问”: 师:同学们,xx说:上学期的书上问“一般水平”时答案都是中位数,这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