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点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热点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背景材料】
1.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出席了会议。大会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反复研究,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到二〇二〇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胡锦涛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C.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②道家:a.春秋晚期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
b.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现象。
③墨家: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非攻”就是反对战争。
④法家: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治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制约,“法不阿贵”。
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
忠于民族、国家,追求全民利益的爱国主义价值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儒家强调人格价值、道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物质价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提倡仁爱,强调人际和谐:“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兼爱”、“非攻”“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重视人伦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协调,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儒家重“信”为立身处世的基础。传统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亲、慈、友、义、恭、序、信”如敬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就是人伦关系传统要求。
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和以事论理、以史为鉴的道德教化方法:儒家提倡自我道德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知行合一”;唐太宗虚心纳谏
儒家学说的和谐价值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
儒学的根本智慧就在于“以人为本,道德为核心”的道德人文思想,其核心观念是仁爱、和谐、诚信、中庸。
“仁爱”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强调人的道德自觉、普遍的爱和民主的精神。如黄宗羲的“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就是仁爱的延伸、民主思想的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民工生活,关注减轻农民负担,致力于减税免税(如2006年初,废除全国农业税),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一种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和谐”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的共生、共处、共容的精神。这是对人类社会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人类永续性发展的生态需要。
“诚信”体现了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和守信、守礼、守法的精神,是立身、立业、立国之本。
“中庸”就是“用中”强调的是不走极端,体现了公正、务实、协调。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必由之路,符合科学的发展观中的某些内容。
二、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破坏资源和环境;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
三、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必修二P62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后:
①吃的方面
②穿的方面
③住的方面
④风俗习惯
四、唐太宗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选修四人物P9—11)
1、他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知人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