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总复习高二思想政治.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认识论 本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有:实践及其特征,实践和认识,现象和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 课题:总复习高二思想政治 (三)认识论部分 授课教师:李 彦 认识论复习(第五、八课) 教材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1---5课) (6---8课) 唯物论(第1课) 辩证法(第2—4课) 认识论(第5课) 价值观(第6课) 人生观(第7课) 三观(第8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及其特征和对社会的作用 现象和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实践和认识 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在实践中成才 认识的发展 图一 图二 图三 实践 含义 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认识 决 定 认识的来源 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认识的最终目的 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反作用 科学理论 指导作用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社会历史性 实践 认识 本质 现象 区别和联系 飞跃条件 占有感性材料科学思维方法 区别和联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决 定 反作用 (1)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主体(人)、对象(自然界和社会)、手段(工具)、方法、实践的结果都是客观的。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实践活动与思维活动的本质区别 (2)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人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改造客观世界。这是实践与一般客观物质活动的区别。 实践的能动性与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统一的,并不矛盾。 实践是有人的主观认识作指导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连接主客观的特性。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不能说“实践既是客观活动,也是主观认识活动” 。 (3)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生产活动和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 历史性:实践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实践有社会性,但不意味着实践不能以单个人形式进行。实践可以单个人形式进行,但不能说这种实践不具有社会性。 (1)生产实践(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对社会发展有决定作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改革是我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3)科学实验:作用集中体现在提高物质生产技术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的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实践的基本形式及各自作用: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脱离实践不可能产生认识。 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绝不是否认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 我们既要亲身实践,取得直接经验;又要重视学习间接经验,特别是科学理论。要想真正消化、运用间接经验,必须亲身实践,转化为直接经验。 认识的根本目的: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认识的根本任务: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认识的根本任务是获取真理,而根本目的则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的前提。 实践给人们不断提出新的需要解决的课题和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原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检验标准与生产力标准: 二者有不同,但二者是统一的。 实践检验标准具有最广的适用性,有普遍意义,实践标准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生产力标准。 科学理论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但它对一个认识正确与否具有证明的作用,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我们既不能把科学理论的作用夸大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也不能借口实践是检验标准而否认科学理论的作用。 如何理解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组成一定体系。 (1)指导作用:①预见未来事物发展的趋势。②提供科学的认识方法。③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2)原因: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作用更大 间接、概括、抽象 概念、判断、推理 反映事物的本质 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 如果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那么可以说理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反作用于实践 直接、具体、生动、形象 感觉、知觉、表象 反映事物的现象 认识的低级阶段 感性认识 作用 特点 形式 内容 地位 区别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实践 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3)二者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认识产生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