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蚯蚓对红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刘宾,李辉信,朱玲,刘满强,胡锋.docVIP

接种蚯蚓对红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刘宾,李辉信,朱玲,刘满强,胡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接种蚯蚓对红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刘宾,李辉信,朱玲,刘满强,胡锋.doc

接种蚯蚓对红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 刘 宾,李辉信,朱 玲,刘满强,胡 锋*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95 在室内恒温培养、间歇破坏性采样的条件下,研究蚯蚓活动对红壤氮素矿化以及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试验共设置以下四个处理:(1)不接种蚯蚓不施用秸秆的对照处理(S);(2)单接种蚯蚓处理(E);(3)单施秸秆处理(O);(4)蚯蚓+秸秆处理(OE)。分别于培养后的第6,12,18,24,30进行次破坏性采样。试验结果显示:在整个培养时期中,无论是否施用秸秆,接种蚯蚓处理(E,OE)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均较同期相应对照处理(S,O)有显著性提高(p0.05),到培养结束时,铵态氮含量分别是相应对照处理(S,O)的9.27倍和6.76倍。通过计算不同培养期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速率发现,无论有无施用秸秆,接种蚯蚓后(E,OE),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速率均显著高于(p0.01)同期相应的无蚯蚓对照处理(S,O),并且在单接种蚯蚓(E)的条件下最高。在整个培养时期中,单接种蚯蚓处理(E)的土壤全氮含量较同期对照处理(S)显著提高了6.7%~32.7%,蚯蚓+秸秆处理(OE)的全氮含量除了在培养第6外,其它培养时期均较同期单施秸秆处理(O)显著提高(p0.05)了7.4%~25.4%。 红壤;蚯蚓;矿质氮;矿化速率;全氮S1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5-1056-06 红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其范围大致在北纬24o~32o之间,总面积约5690.2,约占全国土壤面积的6.5%,是我国很重要的农业土壤资源[1]。由于强烈的地球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红壤本身继承性肥力较低,具有瘠、酸、粘、板等严重障碍,其生产潜力难以发挥,加之侵蚀、季节性干旱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红壤退化较为严重,而氮素肥力退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1-3]。氮素不仅是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还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量最大的矿质元素,因此如何促进红壤中氮素的矿化,使已有的氮素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氮素有效性,已成为红壤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4-6]。由于土壤中氮素矿化过程受土壤温度、湿度、pH值、通透性、凋落物的易分解状况、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是直接决定因素,其生物量也是重要的氮库[78]。[9]。蚯蚓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10],它可以将难以被分解利用的有机态氮转变为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态,对氮素形态的转化与循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1-13]。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蚯蚓对土壤氮素转化、矿化的影响已有较多的研究[12-16],但是针对红壤这种特殊性质的土壤还鲜有报道。本文在室内恒温条件下研究了蚯蚓活动对红壤氮素矿化和全氮含量的影响,并试图明确蚯蚓活动对红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揭示蚯蚓对红壤氮素矿化的影响机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供试土壤采自江西红壤研究所(110°20′24〞N,28°15′30〞S)的红壤旱地(前茬作物为花生),取样深度为0~20 cm,鲜土采集后风干过筛(2 mm)备用。供试土壤母质为第四纪红粘土,其基本理化性质为:pH 4.59,有机C含量4.53 g·kg-1,全N含量0.525 g·kg-1,全P含量0.18 g·kg-1,速效N 12.34 mg·kg-1,速效P 6.13 mg·kg-1,速效K 80.76 mg·kg-1。秸秆采用过2 mm筛的腐熟的玉米秸秆(14.63 g·kg-1,C464.33 g·kg-1,P2.85 g·kg-1,C)/w(N)为31.74)。供试蚯蚓为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本试验在室内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共设4个处理:(1)不接种蚯蚓不添加秸秆-对照处理(S);(2)单接种蚯蚓处理(E);(3)单施用秸秆处理(O);(4)蚯蚓+秸秆处理(OE)。每个处理每次采样期设置5个重复。具体培养方法为:将200 g风干土样,放入容积为500 cm3的容器中,并用带有小孔的塑料薄膜封口(以防止蚯蚓逃逸);在施用秸秆的处理中,另加入4 g风干秸秆与土壤混匀,即风干土与秸秆的质量比为501。调节土壤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的80%,然后放于20 ℃的恒温培养箱中24 h黑暗培养。需接种蚯蚓的处理中,每钵接种蚯蚓2条(3.8±0.2)g],接种蚯蚓前先将蚯蚓的肠内物清除掉。具体方法是:将蚯蚓洗净,放入底部铺有湿润吸水纸的周转箱内黑暗培养24 h,次日取出洗净擦干进行接种。每隔6 d采用法调节含水量,以补偿培养过程中水分的损失,分别于培养后的第6 d、12 d、18 d、24 d、30 d进行五次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