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识科特备节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常识科特备节目.doc

小学常识科特备节目 『中国古代的科学与科技-机械篇』 教师参考资料 节目对象 第二学习阶段 节目长度 十五分钟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科学与科技 本节目分成五个部分。 1. 独轮车 中国早于公元前一世纪,已经制造出独轮车来帮助运输,而西方大约到十二世纪后才有独轮车出现。独轮车最初是应用于军事上,所以制造细节是受严格保密,从史籍所知也不太详尽。只知车厢安装座位载人,有些是用来运载货物,也可用来运载士兵到崎岖山岭作战。如果没有独轮车去输送大队人马,很多战役根本没可能进行,亦也没法取胜。三国时期,诸葛亮制造出「木牛」和「流马」。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木牛流马是一种人力运输工具,这种人力运输工具类似独轮车。与一般独轮车不同,诸葛亮运用简单机械的杠杆原理,当人推动木牛流马时,车上的「曲柄连杆」会通过齿轮的运转带动车轮,令到车辆容易转动,可以大大减轻拉车的强度。 指南车 「指南车」又名「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轮车式机械」。根据考古发现,早于公元前三千多年,中国古代的人已发明了齿轮。到了汉代,中国的齿轮制造技术已经相当先进,直接推动机械技术的发展。指南车是利用车轮、滑轮、齿轮和绳索制成一种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根据史书的记载,三国时期的「马钧」,受命创作已经失传的指南车。马钧根据历史的记载,制造出指南车。马钧制造的指南车是一种「双轮独辕车」。车上站立一木人,于行车过程中,指南车的方向无论发生任何变化,木人的一只手臂始终指向南方。这关键在于一种能够自动离合的齿轮装置。车厢内有多个大大小小齿轮,附合于车轮的足轮和车厢上面。当车辆的足轮和车上的大平齿轮啮合一起时,一个齿轮向右转,另一个齿轮会向左转,利用这个原理,可以令无论指南车向任何方向转,木人手指永远指向南方。 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大约是汉朝时发明来记录行车路程的装置。根据史书记载,记里鼓车是一种双轮独辕车,车厢两边放置一大一小两个齿轮,车上有两个木人、一个鼓和一个钟。记里鼓车的原理是以车轮转动来带动齿轮转动,然后再利用杠杆作用令木人抬手击鼓。当车行一里,控制击鼓木人的小齿轮刚巧转动一圈,击鼓木人就击一次鼓;当车行十里,控制敲钟木人的齿轮刚好转动一周,敲钟木人就敲一次钟。坐于车上的人只要听到钟鼓声,就可以知道车行的路程。 风筝 二千多年前,中国已经有风筝出现。“风筝”的名字,是由“纸鸢”演变而来。早期的风筝,是用木、竹制作。到了汉代,当造纸术发明之后,逐渐用纸来做风筝。唐代之后,风筝逐渐演变成一种玩具。「筝」原本是古代一种乐器,于晚唐时期,人们用竹篾做成会发声的响器缚于风筝上,经风一吹就会发出响声,因此定名为风筝。 候风地动仪 东汉时期,时常发生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张衡目睹地震带来的灾难,决心去制造一架能测报地震的仪器。张衡利用物件惯性的原理,制造出地动仪。张衡的地动仪是由青铜铸造,形状似一个酒樽,外面铸有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正中央有一根铜柱,铜柱四周有八条槽作为滑道,一条滑道代表一个方向,每个方向外面都有一条龙,龙嘴可以张合,嘴入面含有一粒铜珠。每条龙之下,都蹲有一只铜造张开大口的蟾蜍。地震时,铜柱会失去平衡,向地震方向倾斜,因而推动曲杆,令龙嘴张开,吐出铜珠,落到下面蟾蜍口中,发出清脆响声,观察的人于是根据落珠的位置,就能够知道发生地震的方向。 活动建议 (以下活动,仅供教师参考。教师可因应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时间酌情选用。) 播映前的准备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不需要提供答案,然后学生留心观看节目: 中国古代有些甚么科学与科技的发明 播映后的准备 教师可就节目内容与学生重温节目的学习重点。 与学生讨论中国古代科学与科技的发明对后世的影响 SCSP022PT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