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史笔记二战前国际关系史(词条41-60).docVIP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史笔记二战前国际关系史(词条41-60).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史笔记二战前国际关系史(词条41-60).doc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研究生考试初试业务课1(国际关系史)笔记 二战前国际关系 了解更多,请转至笔者新浪博客:纳什纳丽斯的博客(/s/articlelist_2658669854_16_1.html) 词条41-60 41、英布战争 英国同荷兰后裔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土瓦和奥兰治两共和国为争夺南部非洲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进入19世纪90年代,欧洲列强为了争夺非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同时,英国为了攫取有丰富资源的布尔人的领地,先后同取得了德、法、葡等国在英布冲突时保持中立的允诺,以孤立布尔人。1899年10月,英布战争爆发,因双方互不相让,英布战争一度成了一场消耗双方实力的“持久战”,但在英军的优势面前,布尔人最终被迫妥协。双方签订了《韦雷尼京条约》,条约使英国取得了对南非的最高统治权,但也保证了上层布尔人的利益。 战争虽使英国获得大量殖民利益,但对英国的“光辉孤立”政策是一大打击。战争暴露了英国战略的种种的弱点。英国不得不改变其传统的外交政策,寻求结盟伙伴。 42、光辉独立 含义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所奉行的外交政策。1896年1月,财政部长福斯特在议会就英国外交政策发布演说时第一次使用了“光辉孤立”这个词语。光辉孤立的含义,一般是指英国不在和平时期里同欧洲大国缔结具有长期义务,特别是军事义务的盟约。其基本要旨是保持充分的行动自由,避免受事前盟约的束缚。这实际体现了英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需要。从英国独处一隅的岛国和殖民大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推行均势政策,扮演列强矛盾的调停者角色,是最有利于捍卫大英帝国的利益。但随着英国综合实力的下降,它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外交政策。(从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从junior布什到奥巴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超级大国自身衰落的过程与它逐渐抛弃“单边”、“孤立”政策的过程似乎是同时进行的。)1902年英日同盟以及后来同法俄的协定,宣告了光辉独立政策的结束。 原因 1)作为当时世界工厂的英国,其经济利益较多地集中在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庞大的殖民地。孤立于欧洲其他各国的纷争和干扰之外是英国最好的选择。 2)从战略安全利益角度来看,随着西欧各国的兴起,为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大陆战争中,奉行光辉孤立政策可以随时按照自身需要变换对外关系,弹性地调整和维持均势,以保持其霸权地位。 3)从自然环境角度来看,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权是产生光辉孤立政策的客观前提。作为岛国的英国具有地缘战略优势。 4)在欧洲,英国是最早和最善于使用均势原则以维护其利益的国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强大的实力决定了英国当时对欧洲采取孤立以维持均势的必然性。 43、法昭达事件 19世纪末,欧洲列强掀起孤立非洲的狂潮,英法两国在非洲都有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英国的两C计划和英国V-S计划在尼罗河上游这一地区有重合,导致了两国的冲突。 1896年法国派马尔尚上尉率军队从法属刚果向尼罗河上游推进,赶在英国征服苏丹之前,在尼罗河上游获得一据点。1898年7月,法国人在尼罗河畔的法昭达扯起了法国国旗。不久英军也到达了法昭达村,升起了英国国旗,并要求马尔尚退出,但遭到法国的拒绝。英法因而处于对峙状态,战争一触即发。由于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力量不如英国强大,盟国俄国也劝法国作出让步,而且法国又害怕在欧洲遭到德国的进攻,最后作出了让步。1899年3月英法签订了协定,规定以尼罗河、刚果河为分水岭作为英法在苏丹殖民地的分界线,这样英法避免了一场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例如英布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英法矛盾得到缓解。 44、德国的世界政策 德国追求世界霸权的外交政策(类似于日本的大陆政策)。19世纪最后20年,德国经济实力超过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随着实力的膨胀,德国对外政策发生了转变,从谋求欧洲霸权转变为世界霸权。1895年1月威廉二世作了世界政策的第一次公开演讲。从公开演讲到私下的政策设计,威廉二世都毫不掩饰其控制世界的野心,并把英国当做其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强国,德国处处表现出不甘现状与急躁的情绪,这实际是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德国的世界政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获取阳光下的地盘,即争夺殖民地。世界政策表明英德之间的矛盾具有深刻的不可调和性。 45、英日同盟(条约) 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20世界初,英国为对抗俄国,加强在远东的地位,力图假借日本之手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日本为侵略朝鲜和中国东北,也急于寻求反俄同盟。(英日同盟关系与如今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点相似,假如没有了共同的美国这个战略“威胁”,中俄极有可能变成现在的中日关系,成立战略竞争的对手,当然俄国人现在还为探寻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而苦苦挣扎。)1902年1月,英日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其规定:1)缔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