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ment and Results of Mode Conversion Electron Heating.pptVIP

Experiment and Results of Mode Conversion Electron Heating.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xperiment and Results of Mode Conversion Electron Heating.ppt

Experiment and Results of Mode Conversion Electron Heating Motive In ICRF experiments, mostly are minority heating. However, the fast wave launched by RF antenna can also be mode converted (MC) to the ion Bernstein wave (IBW) and ion cyclotron wave (ICW), which directly heat electrons with electron Landau damping (ELD). The MC process has been a useful tool in plasma control partly owing to its localized feature. It has been shown to generate plasma current, modify current profile, and potentially drive sheared plasma flow . All these applications are beneficial to advanced tokamak operation. Mode conversion electron heating has been observed in both H(3He) and D(3He) plasmas on C-Mod, ASDEX Upgrade tokamak and Tore Supra, and in D(3He) and D-T plasmas on TFTR, also 4He(3He) in the Joint European Torus (JET). Ion cyclotron and hybrid resonance layer for 24MHz Ion cyclotron and hybrid resonance layer for 27MHz Discussion 从得到的结果看来,无论是在低纵场还是高纵场条件,都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模式转换的电子加热现象。另外,从注入的功率,即使随着功率的增大,电子温度也没有明显的反应。不过从杂质辐射谱观察到,边界辐射有所加强。比较典型炮号81939(欧姆炮)81936(加波),当250KW的高功率注入之后,密度明显上升,内能有一定的增加,而且从ECE得到的电子温度没有下降; 观察杂质辐射,碳3,氧5,以及总的杂质都有所增加。从而猜想,能量是否有可能在等离子体边界耦合了,这样就加强了等离子体与壁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杂质增加,把相当一部分能量都辐射损失掉了? 对于没有观察到加热效果或加热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分析其可能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能量还未到达混杂共振层之前就已经在其他共振层位置( ,或者 )被吸收掉了。因为存在着几个共振层的竞争,所以很难以确定哪个起主导作用。如果是临近边界的共振层起作用,那么必然会使得等离子体边界温度升高,等离子体与壁的相互作用也加强,从而杂质增加,辐射损失大大提高。故而导致电子加热效果不明显? 2.?以往的实验表明,模式转换的效果不仅与少数粒子的浓度、混杂共振层的位置有关,还有与等离子体电流和密度等有着密切关系。从Tore supra装置上获得的成功经验,密度越高,电流越大越容易实现(一般3.5×1019cm-3以上)。那么是否是因为我们的密度太低了? 另外,本身利用D(H)等离子体实现模式转换电子加热就是很难的一个实验课题,之前在ASDEX-U也只观察到仅有的一炮较为明显的电子加热效果,即使在目前做得最好的模式转换实验的C-MOD装置上,也只获得了由P.J. O’Shea采集的有限几炮的数据。其实,我开始提到的很多装置上有关这个实验的成功,它们大都主要依靠H(3He)来实现的。因为与D(H)相比,它的两个离子共振层相隔的更远,更有利于排除在等离子体小半径之外。另外,3He粒子的浓度比H粒子的浓度更好控制,所以无论从物理还是实验的角度来说,H(3He)实现模式转换电子加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或许在下次实验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H(3He)这种方法? 总的来说,即便目前国际上,也还没有相关方面成熟、完善的理论,因此,有些现象不可能得到清楚地解释,它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谢 谢! * * Qin chengming, Zhang xinjun, Ding bojiang, Zou xiaolan, Zhao yanping, and HT-7 t

文档评论(0)

zhangcha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