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治.doc

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治 福寿螺又称苹果螺、大瓶螺、雪螺,属中腹足目,瓶螺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湖南、福建、云南、浙江等地,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危害水稻,也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植物,同时也是一些寄生虫病的中间寄主。 一、形态特征: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具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cm,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贝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圆形,直径2mm,初产卵粉红色至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在5~6月的气温条件下,5天后变为灰白色至褐色,这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 二、生物学特性:福寿螺繁殖率极强,1只雌螺1年繁殖2代。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交配通常在水中白天进行,时间长达3~5小时,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产卵历时20~80分钟。产卵结束后,雌螺腹足收回,掉入水中,间隔3~5天后,进行第二次产卵,一年可产卵20~40次,受精卵在空气中孵化需10~15天,发育成仔螺后破膜而出,掉入水中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 三、防治方法 防控策略:重点抓好越冬成螺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以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以及人工捕螺摘卵、养鸭食螺为主,辅之药物防治。 1、加强植物检疫。福寿螺是外来生物,防止其由发生地通过附着在土壤中或水生植物的根部、茎基部随运输而扩散,是控制福寿螺扩大危害的关键措施。   水田种养结合。可在福寿螺发生区的田块、沟渠放养鸭子鸭子喜好食螺,一般每亩田放养1020只鸭子。人工捕杀。福寿螺螺体及卵块容易识别,便于捡摘,且福寿螺成、幼螺一般在早晨和下午最活跃和较易被发现,此时是人工捕捉最好时机。结合农事操作,见螺及卵块随即消灭,特别在春秋两季福寿螺产卵高峰期,组织人员摘卵捡螺。此外,在主要灌溉进出口处放一张金属丝网或竹网,避免因串灌而将福寿螺幼螺和成螺带进新稻田,阻止福寿螺在稻田间相互传播。人工诱杀。可利用有毒植物诱杀福寿螺,或用一些引诱物来诱集福寿螺或引诱成螺产卵,然后集中消灭成、幼螺和卵块。药剂防治。防治指标为每平均有螺,防治适期应掌握在成螺产卵前。可在水稻栽植前7天,每亩撒施石灰25公斤,或2%三苯醋锡粒剂(TPTA)100150克(温度低于20用较高药量,但不得超过150克);在移植后,每亩用6%四聚乙醛(蜗怕、密达)颗粒剂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