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泉州市第十届运动会县(市、区)组竞赛规程总则.doc
泉州市第十届运动会县(市、区)组竞赛规程总则
(草案)
一、竞赛日期和地点:2015年10月在泉州市侨乡体育中心举行。
二、竞赛项目:
田径、游泳、举重、射箭、武术套路、武术散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足球、篮球、排球、沙滩排球、拳击、跆拳道、击剑、摔跤、柔道、帆船、帆板、皮划艇、皮划艇激流回旋、赛艇共计23项。
三、参加单位:各县(市、区)。
四、参加办法:
1、各单位参加项目不得少于7项,每少报一项,扣除参赛单位9分;每增报一项,增加参赛单位9分。
2、各项目参赛运动员人数按各单项竞赛规程规定执行。
3、各单项报名人数必须达到该规程规定报名人数(队)的二分之一,才能确定为一个参赛项目。
4、年龄规定(附件一):
5、项目设置(附件二):
五、竞赛办法:
1、各项竞赛办法按各单项竞赛规程执行。
2、各项目比赛均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竞赛规则。
3、一名运动员只能代表一个单位参加一个大项、一个组别的比赛(排球、沙排可兼报)。
4、报名不足三个单位的大项(女足除外),不足三人(对、队)的小项不列为比赛项目(举重除外)。
5、严禁服用违禁药品,如发现一例则取消其参赛资格,扣该参赛单位3枚金牌及27分,并对其代表团给予全市通报。严禁在运动员资格上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如发现一例,则取消其参赛资格,对代表队给予警告,并扣该参赛单位18分;发现两例则扣27分,以此类推。
六、运动员资格:
1、经医务部门检查证明身体健康且具有泉州市户籍户口(以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为准,身份证年龄应与户口原始年龄相符),并符合规程总则规定的运动员方可代表本县(市、区)报名参赛。跨县(市、区)就学、训练的运动员,如运动员资格反馈期限内无异议,可代表训练单位参加比赛。
2、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2015年在泉州市体育局或福建省体育局重新注册的运动员。代表外地市参加2015年新周期省赛注册的运动员不得参加比赛,外地市运动员已代表泉州参加2011-2014年省年度带分带牌赛及第十五届省运会可参加比赛,新注册的外地市运动员必须代表泉州参加2015年度省带分带牌赛方可比赛。注册办法和时间另行通知。
3、各项目参赛运动员必须符合各单项竞赛规程规定的年龄和骨龄要求。
4、各县(市、区)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省体校、竞技学校的运动员代表原输送单位参赛。经省体育局同意输送到部队体工队和省外高等院校或竞技体校的运动员,在国家体育总局办理与我省双重注册,具有与我省在全运会上可实行双计分或可代表我省参加全运会、青运会并符合各单项规程规定者,方可代表原输送县(市、区)参赛。
5、优秀运动员与全国、国际比赛任务相冲突时,应服从全国、国际比赛任务的需要。
6、经市体育局审批引进到我市有关运动队,并代表泉州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省外运动员,可代表现户籍所在单位参加单项规程规定的比赛。
7、各县(市、区)输送到我市柔道、摔跤、击剑、射箭、皮划赛艇、武术套路、跆拳道、帆船(板)、田径(投掷)等“市队县办”运动队,代表我市参加第十五届省运会及参加2011~2013省年度带分带牌赛并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的运动员可与现训练单位实行双计分,运动员代表现训练单位参加比赛(占双方名额),比赛中所获成绩同时计入原输送单位。2012年7月1日前与市体工队有协议的非“市队县办”项目的运动员代表输送单位参加比赛其所获成绩可与协议单位实行双计分,占双方参赛名额。
8、各单位外来工子女符合参赛条件并于2014年12月31日前具有市教育部门的正式学籍可按各年龄组别报名参加各单项比赛(户口必须于2014年12月31日前迁入泉州市)。
七、名次录取及计分办法
(一)名次录取:
1、个人全能、个人单项、二人及二人以上的单项,报名参赛运动员9人(队)以上(含9人、队),录取前八名;8人(队)以下(含8人、队)减一录取;篮球、排球、足球8队(含8队以下)按实际参赛队数录取。举重项目二取一,一取一;拳击、跆拳道、散打、柔道、摔跤项目第三名、第五名、第七名并列。
(二)计分办法:
各单项录取前八名,按9、7、6、5、4、3、2、1计;并列录取名次的按上下名次得分和的均分计。
(三)特殊计分:
(1)篮球、排球、足球获前。—2001年12月31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