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卫星云图及导出产品在一次特大暴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董 凌
[亳州市气象台,亳州市,236804]
摘 要
本文采用 FY-2E 星云图及卫星导出产品并附以实况探测资料,对 2010 年 9 月 6-7 日发生在皖北地区
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应用,解释了降水发生数小时后本地CAPE 值明显增大并产生强烈对流降水的
原因和本过程两支水汽带的输送对降水的贡献情况,以及相当黑体亮温、云区湿度廓线、对流层中上层水
汽含量等资料在本次过程中的分布及移动变化特征,探讨了云图导出产品在台站天气分析和短时临近预(警)
报中的作用。
关键词:FY- 2E;相当黑体亮温;云区湿度廓线;对流层中上层水汽量;天气分析
1 引言
为进一步提高气象卫星云图及产品利用率,2005年起我省地市级气象台增加了DVB-S云
图接收系统,接收FY2C、FY2D和FY2E(2009年C星退役,由E星替代)静止卫星云图系列产品,
对预报业务工作有较大帮助,较高时空密度的导出产品为预报人员对天气系统的认识和判断
提供了更多资料, 使得对云体或系统三维空间结构的认识也更加清晰, 有利于作出更为及
时、准确的预报。2010年9月6-7日皖北出现特大暴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12小时雨量超过400
毫米,为历史罕见。通过常规资料的分析得知,此次过程其大尺度形势场特征、热力条件、
动力条件、水汽条件、中低空切变线的抬升作用、高低空急流耦合等特征符合产生较强降水
的条件,但降水范围广、雨势强、雨量大,其9号台风的东北行、东南沿海的热带风暴是否
对本次强降水产生了间接作用?在降雨发生数小时后暴雨区CAPE值陡然增大并产生强烈对
流降水的原因是什么?上述问题由于目前常规探测资料时空分布过于稀疏,不能得到完全合
理的解释,因此本文尝试利用卫星云图及导出产品并附以高空探测、雷达、中尺度地面观测
网资料对此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目的在于利用云图产品高时空密度的特征,揭示本次
特大暴雨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提高对这类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
2 实况和形势分析
2010 年 9 月 6 日下午 14 时到 7 日上午 12 时,皖北自西向东出现强降水天气,局地并
伴有雷电和短时阵风。强降水时段集中在 6 日20时以后到 7日 12 时之前。过程降雨量普遍
超过 100 毫米,最强雨带出现在涡蒙利三县交界处,降水量大部超过 300 毫米,局部地区在
400 毫米以上,分别为涡阳县曹市镇(441.2 毫米)和蒙城岳坊镇(428.7 毫米,人工量取)。
见图 1。
本次暴雨灾害造成城镇内涝和农田积水,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严重受淹,仅亳州
市就造成1620920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21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7536公顷,绝收2146.7
公顷;倒塌房屋 1112 间,损坏房屋 3116 间;直接经济损失 26670 万元,其中农业损失 24660
万元。
图 1:2010 年 9 月 6 日 20 时 -7 日 12 时亳州市中尺度自动站网雨量图
2.1 天气形势及影响系统
图 2 7 日 08 时 500hPa 高度场和水汽云图
2010年9月6-7日,亚洲中高纬度地区为两脊一槽形势,其中新疆西部为高压脊,蒙古
到江淮地区为宽广低涡槽区,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在蒙古气旋的东部副高与西风带高压脊同
位相叠加,在我国东部沿海到东北地区形成“拐脖子”高压,该“拐脖子”高压稳定少动,
阻止了蒙古气旋的东移,形成了稳定的环流形势。蒙古气旋不断卷夹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
气流交汇于黄淮一带,形成一条西南—东北向切变线云带,并有西南低涡沿切变线东北移,
皖北地区则处在该切变线云带上。降水发生后,中低空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标阀门型号编制方法JBT308-2004.PDF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春季校园招聘4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76G-3预应力长向圆孔板.pdf
- 数字媒体艺术_梦境主题“梦幻之旅”插画绘本设计.docx VIP
- 演示文稿国际结算的几种方式.ppt VIP
- C被遗弃的少女 das verlassene magdlein声乐正谱五线谱钢琴伴奏.pdf
- 七年级下数学数形结合附答案解析.pdf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5 岩石、沙和黏土.ppt VIP
- 软件系统试运行报告.doc VIP
- DLT 284_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