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点击浏览该文件-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oc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活动,以及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和辛亥革命的过程的学习,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屈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难点: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局限,辛亥革命的意义。
对学生的要求:
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辛亥革命的意义
理解: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为什么走不了
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屈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
★主要外语词汇:
1911 Evolution; Economic aggression; monopoly capitalism; dominion
★辅助教学情况:
板书、课堂讨论
★授课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与此同时,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华侵略,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但是也激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成为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动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和扩大他们在华利益,加紧对华输出资本,掠夺通商和路矿利权,与此同时伸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的激烈角逐,导致矛盾逐渐尖锐化,这种矛盾的激化集中体现在日俄战争的爆发上。
1900年,沙俄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并拒绝退兵,妄图在东北推行“黄俄罗斯”计划,这与日本夺取中国东北的侵略政策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在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1904年2月6日,日本向驻扎在旅顺的俄国军舰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这场为了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竟然是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清政府除了划出“交战区”外,还要严守局外中立。在美国的调停下,1905年9月,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重新划分了在中国的利益,战争结束。在战争期间,英国在西藏燃起战火,德国也将炮舰驶入长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持,安抚统治阶级内部的各个派系并欺骗人民,在逃亡西安期间,就发布了“罪己诏”和改革谕旨,清末●立宪活动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改革思想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但是由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很多新政改革流于一纸空文。
1906年,为了抵制各地愈演愈烈的革命风暴,西太后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宣布在中央筹设咨政院,地方设立咨议局,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23条中共有14条是维护君上的权力的,1911年5月组织了“责任内阁”,但大部分内阁成员由皇族组成,“皇族内阁”遭到立宪派和一些汉族地主的不满和反对,所谓“立宪“骗局至此完全戳穿。
(1)新政的主要措施
从1901年起,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上谕,陆续推行新政。主要措施有:
调整官制,整顿吏治。
1901年7月,清政府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首以邦交为重,一切讲信修睦”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1023页。外务部除办理一般的外交事务之外,还负责通商、海防、路矿、关税、邮电、华工、传教、游历等一切涉外事务。后来随着商部、邮传部的建立,情况才有所改变。1902年至1906年间清政府裁汰各衙门青吏差役,裁撤了河东河道总督、詹事府、通政司、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肪寺和湖北、云南、广东的巡抚衙门,各省也裁撤了一些机关。清政府还下令整伤吏治,停止捐纳实官。
编练新军,创办巡警。
从1901年起,清政府屡发上谕,令各省裁汰绿营防勇,挑选精壮,编练常备军、续备军、巡警。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停止武科试。1903年12月,清政府设立练兵处,以奕勤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负责练兵事务。练兵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法令,在各省设立督练公所,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但大多数省份没有如期完成,至清朝灭亡前夕仅编成14镇、18混成协、4标及2协禁卫军。1902年5月,清政府还批准袁世凯在保定创办警务学堂,训练巡警。1905年设立巡警部,以徐世昌为尚书,制订各种警务章程,督办各省巡警。19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