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2课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目 录 一、染色质转录水平调控 二、DNA转录水平调控 三、转录后水平调控 四、翻译水平调控 五、翻译后水平调控 六、RNA调控 一、染色质转录水平调控 1、活性染色质的发现 易被DNAaseI降解的染色质称活性染色质。 鸡血红细胞中DNAaseI对成体?-球蛋白基因降解高敏感,称活性染色质;但对胚胎?-球蛋白基因较敏感,对卵清蛋白基因不敏感。 鸡输卵管细胞中DNAaseI对卵清蛋白基因高敏感,?-球蛋白基因不敏感 从而可见,因时间或器官(空间)不同,DNAaseI易降解染色质部位也不同,这种敏感性区间称为活性染色质。 胚胎?-球蛋白基因 成体?-球蛋白基因 卵清蛋白基因 鸡血红细胞DNAaseI降解 2、活性染色质特点 一、染色质转录水平调控 活化基因都处于染色质伸展状态,称活性染色质,有4个特点: ⑴乙酰化程度高,乙酰基转移酶(HAT)活性强 组蛋白N端乙酰化利于DNA酶攻击、转录因子结合和核小体重朔。 组蛋白N端乙酰化能与调节蛋白结合。与赖氨酸调节蛋白结合的结合域,称溴基域。 组蛋白N端乙酰化是可逆的,其N端乙酰基能被脱乙酰基酶移走。 2、活性染色质特点 ⑵组蛋白甲基化差异大:活性基因组蛋白内的精氨酸甲基化有利于基因转录,但H4和部分H3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会抑制基因转录。 ⑶ H2B组蛋白磷酸化程度低, H2A组蛋白富集明显。 ⑷ H1与活性染色质结合不紧。 一、染色质转录水平调控 3、核小体重朔与转录起始 一、染色质转录水平调控 ①染色质重朔因子借助ATP水解能量接近核小体 ②TATAbox序列上的8聚核小体解聚为H2A-B和H3-H4四聚体,暂时移开 ③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Ⅱ在TATAbox上形成起始复合体转录基因 ④RNA聚合酶离开后,恢复核小体结构,出现puf。 4、染色质修饰与组蛋白密码 一、染色质转录水平调控 ①组蛋白N端从DNA缠绕的核小体中伸出的氨基酸上乙酰化或甲基化,改变了核小体构象或性质 ②据组蛋白修饰酶的专一性,可构建出组蛋白传码密遗子;称第二部遗传密码 ③组蛋白密码能影响基因活性,能被组蛋白修饰酶阅读,调节基因活性和表达。 1、DNA甲基化与基因活性 DNA中C被甲基化形成5`甲基胞嘧啶(mCpG),是脊椎动物转录调控的重要途径。活性基因DNA甲基化多为30%,非活性基因为80%。 DNA甲基化作用有3: ①防止限制酶剪切,未甲基化CCGG序列易被剪切 ②强化非活性状态,X染色体失活是C全被甲基化 ③降低转录效率,活跃基因甲基化比正常低30% 二、DNA转录水平调控 (一)DNA修饰与转录水平调控 二、DNA转录水平调控 (一)DNA修饰与转录水平调控 2、亲本印记(parantal imprinting)与转录水平调控 父母亲染色体甲基化程度不同,基因的活性也不同,后代出现单亲传递现象为之。又称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 小鼠类胰岛素基因igf2与H9基因之间有一个印记区,当染色体甲基化后H19失活,仅表达父igf或母H19。 二、DNA转录水平调控 (一)DNA修饰与转录水平调控 3、基因印记形成步骤 印记基因并非编码在DNA序列中,靠配子形成时DNA或染色质表观变化。 基因印迹过程有三个阶段: ①印记删除:印迹删除发生在原始生殖母细胞形成过程之中,受孕9-21周。 ②印记重建:印记重建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之中,受孕21周-性发育成熟。 ③印记维持:母系基因印迹时父系等位基因会表达;父系基因印迹时母系等位基因会表达。印记维持是发生在胚胎和个体的整个时期。 二、 DNA转录水平调控 5’ A B 3’ 1 3 2 CAAG box TATA box 翻译起始 翻译停止 TAA/TAG/TGA 加 Poly (A) 信号 加帽,转录起始 信号肽序列 1,、2、 3:外显子 A、B :内含子 DNA上对基因活性有调节作用的特定序列 包括:LCR位点调控; 启动子调控; 增强子调控 转录起始调控; 信号肽调控; 激素调控等 (二)顺式调控(cis-regulation) 1、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结构基因起点前,5’端上游100bp内 TATAbox: -100bp,RNA酶识别、结合位点,有-32~-25bp产品 TTGACAbox:-35bp,σ因子识别、结合位点 间隔序列:序列内容不重要,数目<15或>20均影响转录活性。 ⑴原核生物启动子 二、 DNA转录水平调控 (二)顺式调控(cis-re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