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ppt
《礼记·冠义》:“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仪备。” 人们通过礼仪可以表达对事物的珍重与尊崇;通过礼节、礼貌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热爱和友好;通过礼让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端。 (4)尚智 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里仁》) (5)诚信 “诚”的含义是指真实无妄,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 荀子充分肯定“诚”在人道中的地位。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一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苟》) 《中庸》把“诚”作为核心观念,认为“诚”不仅是“天”之本性和自然界的规律,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范畴和做人的准则:“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之道,圣人也。” “信”则指严守诺言。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征》 “诚”与“信”的含义各有侧重:从内容上,“诚”强调自身内在修养,“信” 强调与人交往中恪守规矩和诺言;功用上,“诚”注重过程,“信”看重结果;手段上,“诚”强调自觉,“信”强调规范。 “诚”与“信”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信”的根据在诚,“诚”是“信”的根基,“信”是“诚”的表现,“信”必须是有“诚”之“信”。 *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 主讲人: 郭金鸿 E-mail:guojinhong8@ 一、关于几个基本概念 (一)和谐的含义 1、和谐是一种共生的状态。 2、和谐是差异的统一,差异是和谐的前提。 3、和谐是合规律的状态。 4、和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和谐文化的含义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 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 将和谐文化用于人际关系,“宽则得众”。 将和谐文化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 将和谐文化用于文化建设,则可使百家争鸣、理论创新。 将“和谐”用于外交,则“协和万邦”。 将和谐文化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促进历史发展,社会繁荣。 (三)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谐 李约瑟:“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将此视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 张岱年曾经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两个最主要的基本思想:一是人伦和谐;二是天人协调。 费孝通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而不同”,这体现着中国人的大智慧。 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尊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 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 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 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和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 佛教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和平理念,佛教的慈悲、智慧、平等的观念,与和谐、和平、和睦紧密相联。 古代思想史中有关“和”的提法主要涉及 1、古人把“和”视为修养的一种境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2、古人把“和”视为天地万物有机联系的整体而相互依存。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 》 ) 3、古人把“和”作为最高的政治伦理原则,作为政治理应达到的一种效果。 《尚书》中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明于变时雍。” 《礼记·礼运》中描述一幅美好的社会蓝图:“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4、古人也有把“和”作为一种原则和方法的理解 “和六律以聪耳”,“和实生物”(《国语·郑语》 ) 二、传统“和谐”文化的内容 (一)保合太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1、天人调谐,是我国是中国天人之学的精华。 (1)我国天人调谐思想的发展 远古时期人们既敬畏天神,又崇拜天神,是“天人合一”思想产生的条件和本源。 春秋战国时期 : 《中庸》详尽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观点:“惟天地至诚,故能尽其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XC9000励磁系统简介.ppt VIP
- 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pptx VIP
- 2024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13685光与色彩自考课程.docx VIP
- 2024年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pptx
- 2024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商用车推力杆多自由度动态载荷耐久试验方法201106.pdf VIP
- “体文旅”融合发展:概念重构、内涵解析与演进历程.doc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