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原理_选择题训练.doc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绪论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没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唯心主义;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古典唯心主义和现代唯心主义
4、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
A、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唯一可靠的;B、只有感性认识才是唯一可靠的;C、只有人的意识才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D、只有“宇宙精神”才是第一性的东西
5、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
A、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B、世界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世界是由在人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
6、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
A、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思想阶段;C、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C、唯物主义阵营和唯心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D、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对立和斗争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英国古典经济学;B、英法空想社会主义;C、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 )。
A、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又是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新起点;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真正体现;D、人类哲学思想的顶峰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 )。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C、无限和有限、绝对和相对之间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关系
11、先有建筑设计图,后进行建筑的做法:( )。
A、不违反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B、违反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C、符合二元论原则; D、唯心主义一元论的体现
12、看问题“只见树林,不见森林”,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
13、哲学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最根本特点是( )。
A、科学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系统性
1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6、哲学正式形成于( )。
A、原始社会;B、奴隶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7、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A、唯心主义;B、二元论;C、不可知论;D、诡辩论
18、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心外无物
19、“人为自然界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二元论观点
2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