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乱世精英.doc
乱世精英
——儒学之魂:孔子
孔子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创始人。
孔子的先世是宋国贵族,宋国为西周初年殷商后裔微子启的封国,故孔子以商代“三仁”之后自居。后宋国发生内乱,其祖先避居鲁国。孔子幼年丧父,所以曾曰:“吾少也贱”,但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三十岁时开始其私人讲学活动。五十一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五十四岁,孔子离开鲁国,带弟子周游列国,共十四年,先后去过宋、卫、陈、蔡、齐、曹、郑、浦、叶、楚等国,主张皆不被采纳。六十八岁时,孔子返回鲁国,晚年专心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精通“六艺”,与弟子言行语录及思想保存在《论语》一书中。
主要思想
⑴哲学观。
孔子没有完全摆脱西周时代“天”的观念,但他却没有谈到有关“天”的意志。即使谈“天”也总是与个人命运联系起来。如弟子颜回去世,孔子曰:“天丧予!”,又如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对“天命”的态度也模棱两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又自称“五十而知天命”。孔子重视祭祀鬼神,但却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⑵伦理观与政治观。
孔子总是将伦理教化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起来。
关于仁:“仁”为其思想体系的总纲,但何谓“仁”呢?在孔子看来,就是要“爱人”,“恭、宽、信、敏、惠”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仁;“刚、毅、木、讷”进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为仁;“仁者必有勇”;“仁者不忧”……。总之,他所说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也就是只有全部美德总和才能构成“仁”。所以追求做一个完善的人是孔子自始至终的理想与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倡导的人生目标,所以修身需要仁,为人处世也要仁,治国安民更需要仁,此之谓“大仁”,孔子将“仁”的终极关怀定格为一种对政治的献身,一种对百姓的济世情怀。这也是孔子一贯倡导的“忠恕之道”。
关于礼:“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拥护周礼,但却同时又表现出了对周礼改造的一面。他眼中的礼在含义、范围上均与西周不同,基本上是指礼仪、礼制,突出了礼的现实政治含义,淡化了西周时代崇敬鬼神的色彩。他认为礼乐的作用是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同时,他扩大了礼的适用范围。西周时代讲究“礼不下庶人”,而孔子却主张不分贵贱的“齐之以礼”,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的一条重要界限。只有恢复“礼”才能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谐局面,这也是孔子的正名思想。孔子站在时代的门槛,面对现实的混乱,向前望了望,但没能继续前行。
关于孝和德:孝与德是仁的一种要求。孔子继承了孝的道德观念,并把孝与“为政”联系起来,为政就是要把孝的精神推广于政治,在家孝亲也是为政。他还突出了“德”的政治含义。德原来有“揖让”、重视文治,不尚暴力的含义。孔子崇德尚文,反对武力征伐,反对春秋时期的霸道盛行。只有“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才是德政,才能实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⑶经济观。
孔子持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和“富民”的思想,把“仁”的思想运用到了经济领域,但他对经济改革态度是保守的。
⑷文化观。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指在治学方面既不与前人思想绝对对立,又不与他人思想雷同,而是有继承和吸收,又有创新与发展。
⑸教育观。
在教学内容方面,孔子重视政治与伦理教育。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提倡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思学教育的人,他提倡“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他把私学办成了传授文化,培养人格,培养知识分子阶层的场所。在当时的乱世中,他们都是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孔子创立的私学促成了中国文化上的独立,这些精英们以社会批判为天职,给历史以极大的慰藉。
⑹美学观。
孔子主张“美”与“善”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他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讨论礼、乐中修身成性。
结语:“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人间的生死竟也牵动着宇宙的毁成。在血流漂橹的春秋时代,孔子就像黑暗王国里的一秉残烛,他以微弱的光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以致他的身影遮蔽了整个民族的漫长历史。孔子是中国的,而儒学却是世界的。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矿山用地审批及土地使用权证的办理.docx VIP
-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件(共33张课件).pptx VIP
- TB 10106-2023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pdf
- 《核磁共振波谱学》第5讲二维核磁共振谱介绍.ppt
- 降低住院患者2期及以上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pptx VIP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pt VIP
- 大数据试题及答案.docx
- 老年人头晕/眩晕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pdf VIP
- 2024秋人教PEP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Making friends 单元分层作业设计.docx
- DL5T 5342-2006 750kV架空送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导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