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质T.形翅片管的池沸腾传热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钢质T形翅片管的池沸腾传热研究 庄礼贤 魏 超 陆应生 陈广怀 陈慕玲 关键词:T形翅片管 池沸腾 传热强化 1 引言 随着对传热过程这一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以及加工制造技术的进步,人们已能研制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强化换热元件,并在工程实践中取代传统的光滑管从而取得省材节能的双重敬果[1].T.C.Canavos[2]曾预言:到目前为止,强化换热元件的工作还仅仅是个开始,但是它的好处是那样地明显,以至于普通光滑管之被淘汰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预言是正确的.在强化换热元件中,强化液体泡核沸腾的元件的研究进展尤为突出.自60年代末期以后,先后有4种管型实现商品化[3],其中一种就是T形翅片管(Gewa - T).T形翅片管自1978年问世于原联邦德国的Wieland Worke公司以后,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4-14],但元件的材质只限于铜质管,工业背景也多面向氟利昂制冷,还未见开发钢质T形管.本文结合国内石油化工装置技术改造的需要,以工业酒精为介质进行了钢质T形翅片管强化传热的研究,内容包括单管和小管束的试验结果. 2 试验装置和方法 试验装置流程见图1.4根试验管以正三角形排列方式安装于蒸发器下方,以保证管子处于浸投状况下沸腾,既可进行单管又可进行,J、管束试验.试验管的外观及其剖视见图2照片.T形管的结构参数及其意义示于图3.图4为试验管的组装结构示意图.试验段几何参数见附表. 试验采用电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功率用功率表测量,热量平衡用计量筒测得的冷凝液来考核.壁温甩铜一康铜热电偶配以数字电压表测量. 1-蒸发器;2-热电偶; 3-试验管;4-立面视镜; 5-顶视镜;6-捕液器; 7-琦凝器;8-冷凝器视镜; 9-冷凝管;10-计量筒; 11-液位计;12-功率表; 13-谓压变压器; 14-转子流量计;15 -水泵 图1 试验装置的流程 Fig.l Schematl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set - up 图2 试验管的外观及其剖视 FLg.2 Configuration of tested tubes 图3 T形管的结构参数 Fig.3 Constructional parameters of T - shaped fin tuhe 1-电热接线;2-热电偶; 3-尼龙套;4-瓷筒; 5-接线棒;6-热电偶球部; 7-结晶碳酸镁;8-电热丝; 9-试验段 图4 试验管的组装结构 Fig.4 Assembling construction of tested tube 试验用的备管段的几何参数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experimental secdons 管 型 编号 L/mm Do/mm D/mm A/cm2 t/mm d/mm h/mm 2α/mm 光 管 5#(铜) 178.1 24.9 24.5 137 6#(铜) 180.0 25.1 24.7 140 T 管 1# 174.6 24.8 23.9 131 1.6 0.350 1.0 0.7 2# 168.0 24.8 24.0 107 1.0 0.400 1.0 0.7 3# 176.5 24.8 04.1 134 1.6 0.350 1.0 0.7 4# 179.3 24.8 04.1 136 1.6 0.350 1.0 0.7 7# 174.8 24.9 04.0 132 1.0 0.215 1.1 0.7 8# 175.2 24.9 24.2 133 1.3 0.384 1.1 0.5 9# 174.9 24.9 24.0 132 1.6 0.217 1.1 0.7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沸腾现象的比较 在定性试验中,作者观察了在低热负荷下的汽泡行为并拍了照(图5).不难看出.此时T形管的活化点已很多且汽泡均从狭缝内冒出.T形顶无汽化现象,光滑管的汽泡还稀稀落落.这直观地体现出T形管传热的高效性. 图5 在单位面积热负荷为1.47×lO4 W/m2时沸腾现象的比较 Fig.5 Comparison of boiling phenomina of smooth tube and T-shaped rube at the heat flux of 1.47×lO4 W/m2 3.2沸腾性能的定量比较 定量的试验结果(图6)表明,在相同的单位面积热负荷下比较,较优的T形管能把沸腾的温差降低到只为光滑管的1/5~1/2.即其沸腾给热系数可提高到光管的5~2倍.为何如此有效?综合说来,一是在低负荷下,汽泡从生长到脱离管子表面之前会在T形通道内走过一段较长距离.在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