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在农业活动中的地位.doc

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在农业活动中的地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在农业活动中的地位.doc

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在农业活动中的地位 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 江富建 独山玉开发利用历史源远流长,从南阳黄山等近百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器来看,早在约7000年前,先民们就开始利用独山玉制作铲、斧、刀、镰等生产工具。[1]这一旷古未有的事业开创了玉文化的先河,展示了独山玉万般灵性、厚博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得自古至今成为中国“第二大名玉” [2],成为中国农耕文明和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 独山玉是我国特有的玉种,她以温润的质地、斑斓的色彩被誉为“东方翡翠”而名满华夏,声播海外。近年来,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的调研成果表明,史前先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现、制作并使用了以独山玉为主的生产工具,用聪慧的双手在农业活动与生活中改变着“野蛮”的生存环境和时代面貌[3],创造了灿烂的独山玉文化史前文明。 在经济学中被归诸为“劳动手段”的生产工具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要认识已经灭亡的动物物种身体组织,研究遗骨的构造是重要的;要判别已经 灭亡的经济社会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相同的重要性。”[4]故此,我们 利用调研的第一手资料,在开展类型学比较分类和断代后,对史前独山玉生产工 具进行了细致探究,由此展现出一幅令我们折服的以南阳盆地为中心并辐射到周边地区的先民们,采集、制作并用于以农业活动为主的独山玉生产工具所发挥的犹如现代拖拉机功能般的神奇而伟大的史前农业生产的壮丽画卷。 一、独山玉生产工具的特征 我们调查发现,在黄山遗址田间、地头、沟壑、坟地地表到处散存着新石 器时代石、玉器残块和陶器残片。据统计,27次调查共获取各种石器标本221件,玉器标本396件,陶器标本393件。另有属于独山玉质地的标本数百件。[5] 黄山遗址玉器依据玉文化分类学均可归为生产工具类,从玉器工艺学角度可分为打制玉器、磨制玉器和其它玉器几种。打制的独山玉生产工具有盘状器、砍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展计划项目,编号:072201250007 砸器、刮削器、玉片、玉铲、玉凿、玉镰等。其中一件盘状器,器身两面扁平,系打制、剥削而成,周边成圆形,有交互打击痕迹,是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打制风格的遗物。砍砸器、刮削器,选择的材料与打制方法均与旧石器同类遗物有较大区别,但具有明显的砍劈、敲砸以及切割使用的痕迹,当属一种砍砸器和刮削器的代用品。打制的梯形石斧、舌形玉铲与同类的磨制品,已无形制之不同,可视为斧与铲的坯形制品。磨制的独山玉生产工具有斧、铲、楔、锛、凿、镰、刀、镞、球等,除少数玉斧、玉凿器形完整或较完整外,其它制品多“体无完肤”。采集的玉斧有长条形、梯形和宽扁形几种。出土的玉铲全部为残器,观察可知,斜弧边玉铲形体一般较大,不排除属玉犁可能。玉镰有齿刃和平刃之分。长条形,体厚边薄,刃部有较细小锯齿纹,背部有两面交互打击形成的较粗大的齿状纹。此外,还有玉锛、玉镞,玉球等独山玉生产工具。打制、磨制的玉器之外,散存于地表的各种玉料随处可见。这些玉料部分为原生岩块,一般不成形,而大部分玉料则可见人为所致的打击痕迹。 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的质地或曰玉石类型,经南阳师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的岩矿检测表明,均为独山玉。在黄山遗址采集的独山玉生产工具中,现已发现不同颜色的独山玉有四类。属于单一颜色的玉器仅见于绿独山玉、青独山玉、黑独山玉三类;其次为多色独山玉类。单一色的绿独山玉和青独山玉器较为少见。玉器中出土最多的一种多色玉为黑白花斑玉。玉器中的多色玉,即一面为单一的水白玉,一面为黑白斑玉或墨绿斑玉。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黑绿色与墨绿色结合的多色玉。由于墨绿玉颜色较重,附在黑绿玉底版上,往往形成一种墨黑绿花斑玉。 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的制作,大体经过了选材、打剥、切割、琢磨几步工艺过程。选材,就是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不同颜色、不同矿物成分的独山玉制作不同的生产工具。打剥。试验表明,首先需要选择一块长、宽、厚超过24×12×5cm的墨独山玉料,然后用传统的单面打击或双面交互打击的方法,将玉料的周边打击成为一块鞋底状的玉铲粗坯,尔后用两面交互打击的方法,将玉铲的边缘打成需要的弧形和薄刃,最后用层层剥削的方法,剥离厚重的铲体两面,使之成为扁平铲体。在黄山遗址出土的独山玉生产工具中,有一部分玉铲疑为“线切法”技术,将其分解成所需要的扁平体。此铲面的“平”,似为锯割之平,而另一面的“平”则为磨平,未见线条痕,其制作方法目前尚不清楚。 黄山独山玉生产工具中的成品,如斧、铲、楔、锛、镰、刀、球等都经过了磨制这一必不可少的定型工艺。比如有些玉铲的下部竖中处被一分为二。从遗下的切底痕观察,切割工具的刃部较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