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想象与虚拟.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教学中的想象与虚拟.doc

历史教学中的想象与虚拟 ——从“雅典农民‘帕帕迪’”说开去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夏辉辉 (本文经修改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6期) [题记]如果说引起我全面反思“帕帕迪问题”是历史新课程的推进和有关史料教学的讨论的话,那促使我撰文说明 “帕帕迪问题”,用文字记录我对“帕帕迪”这一教学行为以及对这一教学现象进行梳理和思考的则是任鹏杰主编,他对我的阅读与思考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指导。这篇小文经过半年多的思考,至今仍是不成熟的,通过写这篇小文,感觉到世间最难莫过于写文没有想法。也正是通过写这篇文章,我阅读了大量古希腊民主政治、文化发展的文献和有关想象、假设、虚拟在历史研究与教学中运用的文章,纠正了自己过去考据不严谨的做法,对自己关于情境教学的理念有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使自己从“突发灵感式”的思考模式转到了系统阅读基础上的研究模式。 在为了深入反思“帕帕迪问题”,我也翻阅了所有关于这个小人物的讨论文章,有许多同行的真知灼见令我钦佩、值得我学习,深刻感受到同仁们的思考让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撞出了一束亮丽的火花。同时也感觉到,历史教学的灵魂在于求真求实,盲目创新很可怕,拿来主义的风险很大,新一代有追求的教师如果陷入“高山不仰止”的目障是很可悲的,谨以此告诫自己并与同行共勉。 新课程实施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可谓日新月异,我本人作为首批新课改的实施者,也不断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近历史、体验历史,于是一个名叫“帕帕迪”的雅典农民的形象产生了,与此同时,“二毛”、“阿牛”等一批虚拟的历史人物出现在历史课堂,在“帕帕迪”们受到一线教师极大追捧的同时,虚拟的历史人物形象也发生了变异,令人始料未及。今年以来,中学历史教学界展开了对虚拟情景是非的大讨论,促使我这个“帕帕迪”的始作俑者对这一历史教学行为和历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现抛出来与同行讨论,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给“帕帕迪”定位 帕帕迪,到底是谁?到底是什么? 我在一夜之间想出来的小人物的“属性”问题现在变得很重要——虽然我们现在不再去追究冯婉贞是怎样从小说人物变成历史人物并进入中学历史课本的,但如果真的有一天,帕帕迪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写进历史课本,那罪过可就大了。 首先可以肯定,帕帕迪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个人物是虚构出来的。虽然“帕帕迪”这一人名与现代希腊人取名并不完全违背,但在遥远的古希腊,公元前399年,审判伟大的哲人苏格拉底的那几百个法官当中,未见得有一个叫“帕帕迪”的公民。现在许多老师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把他用到课堂和命题中去,以致于学生把“帕帕迪”当成与苏格拉底一样的真实的历史人物,这是原创者始料未及的——也正是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对虚拟情景教学的深入思考。 其次,这一虚构出来的历史人物不是史料,更不是什么“人造史料”。首先我们应该澄清,什么是“史料”? 我们通常说的史料”,从这个角度而言,为了学习古希腊民主政治而虚构出来的这样一个虚拟人物——帕帕迪,就根本谈不上是史料了。何谓“人造”? 是指人工制造与天然相对来定义帕帕迪,这无疑是有些偏差的。 再次,虚拟、虚构不是伪造。细思量后可以发现,“人造史料”的提法是不是包含着一些老师认为它是“伪造”史料、“伪造”历史的推测?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理解这一的揣测——没有澄清帕帕迪的来龙去脉,而以他鲜活的灵性迅速“深入人心”,这也恰恰是他的害处。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辨清“虚拟”、“虚构”的含义,这对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在遵循事实、尊重史料的前提下,采用想象、虚拟等方法有帮助。 据资料,“虚拟”有三个含义: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凭想象编造的由高科技术实现的仿实物或伪实物的技术假造以欺瞒别人。 遥远的古希腊罗马时代,星河灿烂,史书记录了无数伟人的语录与言行,留名青史的永远是政客、伟人们的专利,这绝不是中国史传的专利,翻开关乎于古希腊的史料,大多是名人和伟人,记录下来的多是他们仰望星空的伟大思想与一呼百应的伟大政事,从哪里去找普通人的身影和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何处去寻找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于雅典公民参与政治领取薪水的史实谙熟于胸,但是我们知道那些领薪水的公民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也许正是这些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下来的心情推动着或者改变着历史的方向。 生活于这一时期的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Aristophanes, 约前446年—前385年大家都在注重东西辨异之时,许先生的话提醒我们看人类的共性。所以,当有的老师质疑帕帕迪“东方式的小农思想”时,我们或可以从阿里斯托芬戏剧作品里看到一丝古希腊人的影子,这是人类的影子——求生存是人的天性。 参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绝大多数雅典中下层公民,由于生活窘迫,根本无暇过问政治。在伯里克利执政以前,雅典公民参公民大会并没有物质报酬,只是到了公元前4世纪初才发给津贴。大多数贫民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