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何西方始终排斥华人.doc
为何法国乃至西方始终存在“排华、贬华”现象
????——“法国华裔青年协会”状告《观点》杂志的背后
????
????
??? 法国《观点》杂志刊登一篇文章,对华人和华裔极尽羞辱之能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法国长期遭受不公和偏见的华人和华裔,终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尊严—— 与种族歧视斗!1月24日法国巴黎法庭将审理《观点》杂志涉嫌刊登歧视华人文章一案。尽管这场官司法国华人、华裔胜算有多大难以逆料,但这毕竟是华人、华裔在法国维权、捍卫裔族尊严的开端,值得我们关注和支持。
郑若麟
引言
法国新闻周刊《观点》杂志在去年8月23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人使用诡计大获成功”的文章,这篇文章以偏概全,使用了“黑帮”、“妓女”等贬义词来形容生活在法国的华裔社团,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倾向。“如果将‘华人’换成‘黑人’、‘阿拉伯人’或‘犹太人’的话,你就会引发一场全国性的大争辩。”这是法国周刊《LesInrockupti bl es》杂志引用“法国华裔青年协会”主席萨沙·林的话,目前萨沙·林和“法国华裔青年协会”已请法国“SOS种族主义协会”出面对《观点》杂志提出起诉。这是因为“法国华裔青年协会”成立于2009年,根据法国法律规定,要提出法律诉讼的协会必须成立五年以上,因而只能委托“SOS种族主义协会”代理。
肆意渲染负面个案 以偏概全抹黑全体
在法国,任何涉及“华人”或“中国人”的话题,都令人吃惊得“开放”。对中国人、华人和华裔社团说任何羞辱的话都是允许的,都是“幽默”,都是“政治正确”的。一个对比非常鲜明的例子:法国名牌香水大老板让-保罗·盖尔兰在一次电视采访中顺口用“黑鬼”(nègre)来形容非洲人,结果被告上法庭,罚款6000欧元,而且全球黑人社团发起抵制其品牌香水的运动,最终迫使他郑重道歉。而一位幽默演员在他的节目中公然反复使用“中国佬”(Chinetoque,一个明确对华人的贬义称呼)来形容华人,却照旧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因为这是幽默,是高雅……其结果就是对中国人和华人、华裔的种族(或某种排华)歧视可以大行其道而不受任何惩罚。对这一现象疑惑不解的法国人还曾专门在论坛里讨论过,为什么说中国人是“中国佬”不受法律制裁。讨论的结果是:因为“中国人谦卑,不像阿拉伯人或黑人那么骄傲,因而从来不诉诸法律……”
在《观点》杂志署名杰罗姆·彼埃拉的这篇文章中,45万华人在法国的成功之路大体被描述为以下模式:在家族的帮助下非法偷渡法国——三年“地狱式的工作节奏”来偿还亏欠“蛇头”的偷渡费——然后通过“利益婚姻”进入帮会——利用现金实现“灰色集资”而投身商海——尽管不享受法国社会保险但也不交纳应交的各种税、险费并因此而发财——同时也因为使用现金而成为犯罪集团的对象——而女性则成为“走街女”(即妓女的同义词),其中最“厚颜无耻的”则嫁给法国退休人员以借他们的名头来开按摩院——挣到的钱则用来开赌场,当然是非法的——而那些既没被抢走、又没有赌输的钱则被用来回乡光宗耀祖(而非用来交税)——最后则是用钱来换回一个“协会主席”的头衔,作为敲开中国地方党政当局大门的“芝麻”以方便做生意——反过来,“中国当局则紧紧盯着这一切……就像黑社会那样”……
在文章后面还附上了一则被其总编称为“幽默”地告诫中国企业主的五大戒律:1、每周工作80小时;2、睡在(你工作的)店铺或饭店里;3、不要付工资给职工,因为他们是你的家人;4、不要付各类保险金,因此也不接受社会资助;5、不要付税。最后的结论是:你将挣10000欧元一个月,开上加长豪华轿车,并过上“镀金”的退休生活。
这番描述实际上与当年欧洲在三四十年代对犹太人、今天法国对穆斯林的某些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质都是以点当面、以偏概全,抓住一个族群的某些特点、特别是负面的特点,将其夸大和普遍化,进而将其描述成一种全族群共有的特征,从而在社会上引发对该族群的某种歧视行为。
种族歧视由来已久 媒体舆论推波助澜
对中国人、华人和华裔的种族歧视是否存在,已经不需要争辩。也许用“种族歧视”这个词重了一点,很多有正义感的法国人不接受这种指责。但某种对中国人的潜意识里的蔑视,是确实存在的。一提及华人,经常就是与“吃狗肉”、“做假货”、“洗钱”、“只知干活不知生活”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生活在法国的华人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过这种歧视性的不公对待。敏感、自尊的中国人甚至只需要来法国几天就能感觉到这种特殊的、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长年生活在法国的华人、华裔对他们遭到的歧视性不公对待就更是有切肤之痛。特别应该提及的是,这种歧视在某些法国族群里还仅仅是一种思想和感情上的歧视的话,在另外一些族群或社会阶层那里,这种歧视往往会转变成对华人、华裔和中国人的直接攻击,包括偷窃、抢劫等犯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