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郭沫若.ppt
郭沫若 生平1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14年东渡日本,先后在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习。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和同学组织夏社,开始初期的文学活动。1921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等组织文学团体创造社。1923年春大学毕业后回国后,参加《创造周报》、《创造日》的编辑工作。1924年再度赴日本,同年回国。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长。不久,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军南下途中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抗战爆发后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夏衍等人主编《救亡日报》,并先后出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48年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2月抵达北平。 生平2 1949年8月,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原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后改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等职,并当选为中共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主要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剧作《聂嫈》、《卓文君》、《王昭君》、《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蔡文姬》,学术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 生平讲解1 郭沫若简介 1.1892—1978 2.1912初,婚张琼华,五天,回成都念书(利比多说、苦闷说、激情说,文仲屈左孙不韩); 3.1913 赴日, 4.(1)1916年6月识安娜,给安娜用英文写信:“当我初次在医院门前看到你,我仿佛见到了圣母玛丽亚” (2)惠特曼:《大路之歌》 我给你我的手, 我给你我的爱——它比金钱更珍贵, 我给你我的整个身心——在神明与法律面前。 你愿否给我你的整个身心? 你愿否与我携手同行? 你愿否与我终生相爱,永矢忠贞? 生平讲解2 ?(3) 1916年12月同居 (4)背? 《凤》 (5)《女》——《Venus》、《炉中煤》 (6) 1923年,安从上海回日,带走三子,郭说“祝福你,圣母玛丽亚!永远感谢你,我最爱的妻” (7)1928年2月12日,《浮》第一部出版第二页用法文写“献给我永远的恋人安娜” 5.1919年下—1920年上爆发期 6.(1)1921年6月,东京创造社 (2)a.8月,《女神》出版,泰东图书局,创造社丛书之一(《尝试集》20年3月,亚冬图书局)b.《棠》 (20) 、《湘累》(20)、《女神之再生》(21)——《女神三部曲》——《女神第一辑》(《天狗》、《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晨安》、《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c.《卓文君》 (23) 、《王》(23)、《聂》(25)——《三个叛逆的女性》 d. 《星空》、《前茅》、《恢复》、《瓶》 生平讲解3 7、(1)1926年3月任广东大学文学科长(26秋为中) (2)7月,参加北伐,始拟为政治部宣传科长,后加行营秘书长职务,中校军衔;总政治部迁往武昌后,任总政治副主任,军衔晋升为中将。1927年又被秘密委任为总司令部行营政治部主任。(日本刑士特务,还有多少人。四个) 8.1927年3月21日写《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发表于武汉《中央日报》副刊 9.1927年8月1日,加入起义部队 10.1928年2月24日,化名南昌大学的吴诚去日,学术研究会 11.抗日时,《棠棣之花》(41)、《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42)、《南冠草》(43) 诗论 郭沫若“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他最厌恶形式,而以自然流露为上乘,说“诗不是‘做’出的只是‘写’出的” [1],即诗歌应该“自我表现”和“自然流露”——“自我表现”即诗歌是诗人“自我”情感和人格的表现,“自然流露”即诗人的情感和人格在诗歌中应该是以“自然流露”的方式显露出来的;新诗的生命是自然流露,新诗与旧体诗的显著区别之一便是前者“自然流露”,后者“矫揉造作”;因此,新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2],是诗人“由灵感迸出”的[3],其内容是“无功利”的,其形式是“自由”的。郭沫若的诗论对新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它强化了胡适等人“诗体的大解放”理论,从而促进了自由体新诗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