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促织》ppt课件1.ppt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二、小说的特点: 1、完整的故事情节 2、鲜明的人物形象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请概括《促织》的情节 1、朝廷征促织 2、成名觅促织 3、问卜得促织 4、儿子误杀促织 5、儿子魂化促织 6、成名试斗促织 7、成名献促织 梳理文言知识点 把握人物形象 你觉得成名是一个怎样的人? 封建社会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善良老实的读书人。 谁在左右他的命运?控制他的感情? 促织 促织如何左右他的命运?控制他的感情? 左右命运 1、朝廷征促织 2、成名觅促织 3、问卜得促织 4、儿子误杀促织 5、儿子魂化促织 6、成名试斗促织 7、成名献促织 一波三折式的情节 补充:小说家情节安排的技巧(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了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1、朝廷征促织 2、成名觅促织 3、问卜得促织 4、儿子误杀促织 5、儿子魂化促织 6、成名试斗促织 7、成名献促织 分析《促织》喜剧式的结尾 分析《促织》喜剧式的结尾 分析《促织》喜剧式的结尾 深刻的主题 人物:成名是封建社会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善良老实的读书人。 情节 1、朝廷征促织 2、成名觅促织 3、问卜得促织 4、儿子误杀促织 5、儿子魂化促织 6、成名试斗促织 7、成名献促织 《促织》社会环境 《促织》点题句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促织》通过主人翁成名从悲到喜、喜极生悲、悲极复喜,祸福转化的奇特故事,反映了皇帝昏庸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寄托了对受尽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小说题目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 以主要人物为题 以特定环境为题 《促织》是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请概括情节,每段都必须用到促织一词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薄产累尽,杖至百,惟思自尽 免役,奖赏,入邑庠,田,楼阁,牛羊,裘马过世家 命 运 变 化 强烈对比 阅读课文第4、5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 )且( ),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 怒 悲 喜 愁 惊 喜 喜 恐 控制感情 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你认为《促织》具备以上四点的哪些? 全文的突转 突转 突转 突转 局部的突转 阅读课文第6、7小节分析局部情节的突转,以及人物心情的变化。 6、成名试斗促织 好事者造访,促织蠢若木鸡 暴怒,取胜 公鸡突袭 集于冠上,力叮不释 心情:惭怍 心情:大喜 心情:惊愕 心情:益惊喜 突转 突转 突转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③当这种结局是虚构的时候,反而会有强烈的批判意味,能深化主题。(如梁祝化蝶,如刘兰芝,焦仲卿)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