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港游乐场协会油尖旺区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pdf
澳青少年欺凌行為調查 新聞稿
澳青少年欺凌行為調查 新聞稿
香港遊樂場協會油尖旺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
及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社區青年服務隊
聯合發放
2008 年4 月20 日
調查背景:
是次調查為 港遊樂場協會及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聯合策劃 ,透過問卷訪問港澳兩
地青少年 ,期望讓巿民大眾 、社會服務機構、志願組織及各政府部門更掌握青少年
欺凌現象的實況,為青少年制訂更合適的政策並提供合適的服務。
調查目標:
1. 比較港澳兩地青少年欺凌現象的實況;
2. 欺凌行為對青少年的影響;
3. 促進社會人士及政府關 青少年欺凌行為及其影響。
調查對象:
香港及澳門兩地 6 至 24 歲的青少年
取樣方法:
是次調查於2008 年 3 月期間於 港及澳門兩地同步進行。透過香港遊樂場協會
及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分佈於兩地各個服務單位於上述日期內接觸的青少年,以不記
名隨機方法邀請有關人士作調查對象。
是次調查共訪問了1,122 名青少年,有效問卷共1108 (香港883 份 ,澳門225 份)份) ,男性
佔54.4% (香港 :55.8% ;澳門48.8%) ,女性佔45.6% (香港 :44.2% ;澳門51.2%) 。受訪者
平均年齡為14.3 歲 (香港 :14.2 歲 ;澳門14.7 歲) ,其中以12 至18 歲的青少年最多 ,佔
58.9% 。受訪者職業狀況以學生為主 ,佔88.8% (香港 :89.6% ;澳門85.6%) 。教育程度方
面 ,具中一至中三程度最多 ,佔43.3%(香港 :36.2% ;澳門72.8%) 。
定義:
1. 「欺凌」:意即「恃強凌弱」,是蓄意及有意識地以不同形式侵犯他人,導致他人有負
面感受或情緒。
1.1 身體暴力的欺凌 :例如拳打腳踢 、掌摑拍打 、推撞絆倒
1.2 攻擊性語言的欺凌 :例如恐嚇、喝罵 、中傷、譏諷 、起「花名」、侮辱等 。
1.3 孤立別人的欺凌及:例如造謠 、無視別人的存在 、孤立 、杯葛或排擠受害者等
1.4 強索的欺凌 :強索金錢或物品
2. 「青少年」:年齡介乎六至二十四歲。
Page 2 of 7
數據資料及分析
港澳兩地青少年欺凌行為概況
是次調查顯示 ,有九成被訪者曾於過去3 個月內目睹欺凌事件 、五成曾欺凌他人、六成曾
被別人欺凌。
欺凌事件發生的地點(包括目睹、欺凌別人及被人欺凌)
是次調查顯示 ,欺凌事件多發生在校園內 ,其次為街頭 ,這可能與被訪者大部份為學生有
關。然而不容我們忽視的是,多達五成的欺凌事件發生在街頭 。街頭欺凌事件可能涉及群
黨甚至黑社會問題 ,對青少年的影響更為深遠 。
目睹欺凌的情況及反應
超過9 成被訪香港及澳門的青少年(香港:90.9% ;澳門92.9%)於過去三個月內曾目睹至少
一項以上的欺凌事件發生 。而且超過一半(50.2%)被訪者曾目睹3 種或以上事件 ,反映出欺
凌事件在兩地青少年組群中非常普遍 。
被訪者目睹的欺凌事件依次為:
攻擊性語言的欺凌(87%)
孤立別人的欺凌(74%)
身體暴力的欺凌(61%)
強索性的欺凌(41%)
目睹欺凌事件的次數:
50%以上青少年於3 個月內曾目睹超過6 次以上 『攻擊性言語』欺凌事件 ,而目睹『身體
暴力』欺凌事件的青少年亦達兩成之多,青少年如此頻密接觸欺凌行為,容易學習到欺凌
文化 。
目睹別人被欺凌時的反應
而在目睹欺凌事件發生時,被訪青少年主要選擇『當作沒有見過、置身事外』(約四成)及「尋
找他人協助」(約三成) 為主要處理方法。亦反映青少年在面對欺凌事件時 ,未必有足 能力
及技巧處理 ,故選擇逃避方法。然而 ,目睹欺凌事件的旁觀者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欺凌,但
其實旁觀者的反應和行為,對事件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旁觀者的視而不見 ,是對欺凌行
為的默許 ,令欺凌者更進一步進行欺凌行為。
欺凌行為的頻率:
兩成半被訪者在過去3 個月內欺凌他人達6 次或以上 ,而曾以 『身體暴力』欺凌別人6 次
以上的被訪者亦多達26.0% (香港 :27.8% ;澳門 :21.2% ) ,反映欺凌問題於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