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历史教师中心同步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师用书选修4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二、教材分析与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贡献。
难点
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我国现代杰出科学家李四光的主要生平:留学归来,报效祖国;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这些内容具体而扼要地介绍了李四光的学业和科研生涯,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对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主要贡献,也蕴含着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正全力推进现代化的背景下,本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青年学生的情操与人格教育而言,又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议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还可适当补充一些能够体现李四光高尚人格、科学精神和个性特征方面的资料,帮助青年学生不但重视立志,更能为志向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本课引言介绍了一件曾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的往事:李四光用独创的中国地质力学理论成功地指导了大庆等几个大油田的开发,驳倒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建议教师在完成新课导入后(参见案例一),再指导学生阅读引文,并向学生提问。问题一:从引文看,李四光在科学理论上有什么重要创建?问题二:关于李四光的生平,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在学生回答第二问的过程中,进入新课学习。
第一目“留学归来,报效祖国”
教材以李四光先后留学日本与英国并学成归国,进入北京大学工作为线索,讲述了李四光少年时代、留日和留英三个时期的志向和学业情况,并通过“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向学生展示了与李四光成长密切相关的时代背景与他的治学态度。
(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为国造船
1889年10月,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当时,教私塾的父亲为他取名仲揆。1902年冬,小仲揆在填写武昌高等小学报名单时,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了“十四”。他发觉后,便将“十”添上几笔改成了“李”字,可是“李四”这个名字不好,正为难时,抬头看见中堂上挂着的匾写着“光被四表”,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加了一“光”字。从此,仲揆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李四光。
1904年7月,李四光以优异成绩被破格选送到日本留学,经过三年普通科学习后,又于190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早在童年时代,他就听父亲说过,由于中国的舰船不如日本,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李四光选择了造船专业,并认真学习,立志学成后要为国家建造一流舰船,使中国不再遭受外国欺凌。1910年李四光毕业回国,次年在北京参加清政府的“游学毕业生考试”,获“最优等”成绩,赐“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留日期间,发生了一件对李四光人生影响极大的事。1905年,年仅16岁的李四光参加了孙中山筹组同盟会的活动,并宣誓加入同盟会,当时,孙中山抚摸着他的头说:你年纪这么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你“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这一部分内容是本目的学习重点,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本目中“历史纵横”之一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讨论“李四光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和“是哪些因素导致少年李四光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这两个问题,以期让学生初步理解导致李四光作出这一选择背后的主观与客观因素。
(2)留学英国,改学地质:为国开矿
中华民国成立后,已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的李四光因目睹袁世凯政府的黑暗统治,愤然辞职,决心留学英国读书。1913年10月,李四光入伯明翰大学留学,最初学习采矿。后来,他想到当时的中国,采矿实权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中国人只能任人摆布,就决定改学地质。李四光希望学成回国,让中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
1920年,已获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应蔡元培之聘请,回国成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从此开始了他终身的地质科学研究事业。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在师生交流中完成。建议教师先提出“李四光留英时为什么选择地质专业?他在获得硕士学位后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包括“学思之窗”在内的相关内容并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一目中的“学思之窗”,从而在整合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李四光为什么三次(1910年、1920年、1950年)均选择了回国”这一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第二目“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
教材主要介绍李四光对中国地质力学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概要地介绍了李四光在其他领域的科研成果。科学研究是非常艰苦的创造性工作,本目教材展示了李四光不迷信权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与长期呕心沥血“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1)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