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docVIP

【解析版】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版】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doc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 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答案】D 【gkstk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结合题干中的关键:嫡长子为世子、诸侯、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说明古时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而实行宗法制,宗法制是用血缘关系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gkstk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A项错误的它是分封制B项是错误的宗法制C项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这反映了是皇权和相权之争D项是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实行行省制度,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以加强管理。 A.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渐遭到破坏 B.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政治质量 C.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安全 D.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贵族的民主 【答案】B 【gkstk解析】考察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政治家受罚的原因和柏拉图的问题可反映出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过泛滥的直接民主影响了民主政治的质量。 A.布鲁图是铁匠,地位低下 B.罗马法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罗马法只保护贵族的利益 D.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gkstk解析】考察古代罗马的法律。罗马法的内容之一就是保护私有财产,材料内容所述与B项符合.“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具体是指 A.发动宫廷政变 B.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gkstk解析】考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宫廷政变只是一个特殊情况,不宜提倡;“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故B不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其本质在于“国王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即“法律至上”的原则,故B项符合题意;D是一项具体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的制度保证。故应选B。 6. 【gkstk解析】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差异。因为俄国农奴制改革德国王朝战争自上而下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英美则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的,封建因素扫清,美国根本没经历过封建社会,民主氛围更加浓厚。 A符合题意;B表述有误;C是表象;D是文化因素。故应选A。 7. 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 A.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保护的个人自由D.用议会权力来压制行政权 【gkstk解析】考察美国的政治体制。“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 让它能控制住自己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gkstk解析】考察近代列强的侵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根据“一体均沾”原则,其他列强同样享有此项权利。故应选B。 9.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gkstk解析】考察辛亥革命。注意题干中的两个时间点“1895”和“1900”。前者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当时维新变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后者则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当时清政府勾结列强绞杀了义和团运动,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得到社会舆论的同情至19 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同点在于? A. 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B.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D.它是在以国共合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 【gkstk解析】考察大革命。辛亥革命和大革命都采取的武装斗争的形式,但是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深刻广发动了工农群众,而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会党、新军。大革命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辛亥革命则是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19世纪末洋教势力扩大吸收了不少中国人加入;与此同时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并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