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害怕学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为什么害怕学习.doc

我们为什么害怕学习? 这是一篇关于Willingham的好书: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的读书笔记。这本书代表认知科学新世纪以来新进展在k12领域的应用。九章回答九个问题,介绍九个观念,是在作者给American Educator写的 Ask the Cognitive Scientist专栏文章基础上改编的。虽然作者写给中小学教师。但是完全适用于成人自我学习。其中,几乎处处颠覆了人们关于学习的常识。将作者总结的9个认知科学原理简单翻译一下,并作一下我的批注: ? 1. 人类天性好奇,但并非天生优秀的思想者 原文:People are naturally curious, but they are not naturally good thinkers. ? 颠覆的常识:人类爱学习。 ? 大脑是修修补补来的,是发明用来生存的,而非发明用于学习的。生存优先,好奇心在后,当裸猿们知道从被动转为主动探索世界,会获得繁殖与生存优势,于是,好奇心由此而生。继而诞生了人类的言语、阅读、书写与教育制度。但是还记得之前写的吗?大脑爱甜点,大脑的七个bug。大脑并不擅于思考。我们人类擅长的一些东西,比如能够辨别非常复杂的事物的视觉系统、能够弯腰下去,掏东西的身体系统,这是人类生存早期更重要的。在满是石头的沙滩上漫步,是人类擅长的。我们并不擅长与喜欢思考,尤其在超出好奇心所辐射的范畴之外。所以,让学生爱上学校,是给他们创造,他的好奇心能够探索、能够获得成就感的必要难度的环境。成人自学也是如此。好奇心系统可以说是一个兴趣雷达,在雷达探索范围内,哄着大脑,我们的学习会更有效。难度太低,无聊,难度太高,挫折,必要难度刚刚好。 ? 2. 事实性知识重于技能 原文:Factual knowledge precedes skill. ? 颠覆的常识:批判性思维容易习得。 ? 事实性知识,你可以理解为,是你已经相信的证据。批判性思维、思维训练之所以极其艰难,要点并非你不了解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而是在于,你还没有掌握足够多的批判性思维的证据。当你对人类各类认知偏差熟悉在心中,你的心智自然大涨。这些证据,构成了记忆与学习的背景效应。与其向学生强调批判性思维很重要,不如先给他们展示各类证据。随着这些证据能够以故事等形式,慢慢变化为学生相信的、掌握的背景知识,新的技能开始习得。 ? 3. 记忆是思考的灰烬 原文:Memory is the residue of thought. ? 颠覆的常识:我想记住,就能记住。 ? 这是近些年认知科学的大发现。记忆不是你想要记住的,而是你所思考的事情。背诵词汇时,你对自己说,我要记住它,这是输入。意义不大。关键是之后,人们的不同提取方式,也就是思考,影响了是否记住。什么是思考?将信息从长时工作记忆区域拿出到工作记忆区域,然后重组信息的过程,是思考。人类的记忆存在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是记住系统,一个是遗忘系统。定向遗忘的研究完全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学习观念。接着,在2008年,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在Science上连发数文,继续颠覆了人们的学习观念。你可以将思考想象成你的大脑神经元火花的舞蹈。记忆,就是烟花过后,留下的那些。一层一层,就这样慢慢地覆盖在你的大脑皮质上。没有努力燃烧过,怎能留下痕迹?同样,记忆也是如此。没有反复提取过、没有刻意练习过,怎能记住? 我们可以以故事的方式组织材料,故事的4C原则同样可以用在组织学习材料上。 对于那些没有意义,难以组织的材料,则可以使用记忆术。 ? 4. 我们通过已知理解新知 原文:We understand new things in the context of things we already know. ? 颠覆的常识:知识容易迁移。 ? 还记得前面的批注,已经聊到记忆的背景效应了吗?还记得我之前在《心智工具箱:刻意练习》中,已经写过:情景理性了吗?背景帮助我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构成了知识的诅咒。知识的迁移比人们想象的要难。我们的大脑更习惯掌握具象化的知识,对涉及到抽象概念的深层次知识掌握要更难一些。虽然学习总是通往深层次知识,但是在它们之前,更好的学习路径是具象化知识先行。在写作时经常使用比如这类词汇提醒自己去找具体例子,养成这类习惯,同样可以用于学习任何知识。 ? 5. 练习通往了如指掌的境界 原文:Proficiency requires practice. ? 颠覆的常识:测验不重要。 ? 刻意练习我写过了,就不谈了。在另一本名作《出类拔萃的IQ》中,哈佛心理学家Perkins将智力分为神经智力、经验智力与反省智力。这三种智力的综合,使得专家能够达到一种对领域了如指掌的境界。从专家通往卓越,则是从了如指掌到巅峰造极。练习尤其是自我测验,是一种反复提取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