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概况 1、发展历程 1979年,开始揭开我国EOR技术高速发展的序幕。 1982年,在对国外主要石油生产国十余种EOR方法综合分析基础之上,对我国23个主力油田进行了EOR方法适应性粗选。 1984年,开始与日、美、英、法等国在大庆、大港、玉门等油田进行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的技术合作。 2、主攻方向 从经济和产量角度综合考虑,化学驱是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最佳选择。 原因:油藏和原油条件决定,水驱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均不高。 二、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概况 3、聚合物技术发展 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产量已超过1000×104t/y,已成为世界上聚合物驱规模最大、增产效果最好的国家。 4、化学复合驱技术发展 自“七五”以来,我国在化学驱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化学驱不论理论研究水平、应用规模、年增产原油量、技术配套等方面,均属国际领先。 预计2010年化学驱增产油量占全国陆上油田总产量的15%。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石油工程概论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第六章 提高采收率技术 概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迅速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的石油最大需求将达4.5亿吨,但是我们最大产量仅为2.01亿吨。因此,我们必须增加原油的可采储量。主要途径有: 第一增加地质储量。就是发现新油田、老油田扩边、扩层。这对我国石油工业而言,潜力越来越小。 第二提高原油采收率。注水开发的油田,其原油采收率通常只有20%~40%;因此,提高原油采收率,对我国各油田潜力非常大。 采收率可以表示为: 定义: Vsw-工作剂的驱替体积; V-油藏总体积; So-原始含油饱和度; Sor-残余油饱和度; Ev-波及系数; ED-驱油效率。 采收率是注入工作剂的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乘积 一、采收率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波及系数 流度比、岩石的宏观非均质性和注采井网对非均质性的适应程度等 2 影响因素: ① 流度比 指注入工作剂的流度与被驱原油在未波及区的流度之比。 流度:流体的渗透率与其粘度之比。 从油田注水开发角度出发,流度比应为: 1 定义:指工作剂驱到的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五点井网不同流度比对波及系数的影响 M1:有较规则的水驱前缘(水线),油井见水时的波及系数可达70%以上; 波及系数随水油流度比的增大而减小。 结论 M1:则出现明显的粘滞指进现象。且流度比越大,指进越严重,波及系数越低。 降低Krw,减小μo ;增大Kro ,增大μw 。 降低M的措施: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② 油层岩石宏观非均质的影响 实际油藏是在古水流不断冲刷过程中沉积形成的 顺水流方向与垂直水流方向的渗透率必然有差异 形成不规则驱动前缘 油井会过早水淹,油藏留下一些“死油区” 注采井网安排不当 流体沿渗透率好的方向流动快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驱油效率 影响因素: 岩石性质、微观结构和流体性质等。 驱油效率:是指工作剂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 体积与波及范围内总含油体积之比。 二、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第一:提高波及系数 降低流度比;尽可能适应油层的非均质性,减少非均质性对驱油过程的不利影响; 第二:提高驱油效率 减小界面张力;消除工作剂与原油间的界面效应。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方法 从机理上讲,提高采收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①增加原油流动动力和②降低其流动阻力。 增加动力的方法有注水、注气、以及地震法和声波法。 降低阻力的方法则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两类: 其一为:扩大运移通道,主要方法为酸化和压裂。 其二为:降低流体的表面张力及粘滞阻力,常用方法为化学驱油法、混相驱油法、热力采油法、微生物采油法; 包括:聚合物驱、活性剂驱、碱驱和复合驱。 原 理 一、化学驱油法 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体和岩石间的物化特征,如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等,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1、聚合物驱 驱油机理 存在问题 1、聚合物损耗:①降解(热、氧化、剪切) ②滞留(地层吸附) 一、化学驱油法 在注入水中加入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增加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从而改善流度比、增加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2、地层因素:地层渗透率不能太低(20×10-3μm2) 地层水矿化度不能太高(105mg/L)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B∕T 5775-2022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剂 氯化钠.pdf
- 24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配湘教版)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pptx VIP
- 生命体征测量ppt(共69张PPT).ppt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ppt
- 欧姆龙PLC-CP1E的中文手册.pdf VIP
- (正式版)D-L∕T 1870-2018 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docx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_气候第一课时.ppt VIP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次月考卷 1、3单元(江西专用)(原卷+解释)2025-2026学年 统编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_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ppt VIP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