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艾滋病的新思路.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疗艾滋病的新思路.doc

治疗艾滋病的新思路 摘要: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疾病, 疗艾滋病迫在眉睫。在艾滋病的传统疗法功效不足时, 有必要寻求新的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独特疗法: 红细胞陷阱法(详)、中药治疗艾滋病(略). 关键词:艾滋病 成熟红细胞 CD4 中药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致病因子是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在分类学上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灵长类慢病毒群。在电镜下,HIV颗粒呈球形,直径约110nm,表面具有包膜。病毒内部含有一个致密的锥型核心,长100nm,宽20~50nm。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测定,病毒颗粒的密度为1.16~1.17g/ml。人体感染HIV后,特异性侵袭T4细胞,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损坏,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将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逐步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腺病及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IDS-related complex,ARC),约50%的感染者会表现出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神经损伤等临床表现,进而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进入病程的终末阶段。 AIDS感染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公布的资料显示:全球HIV感染累积人数达3.95千万,2006年HIV感染新发病例为430万,2006年死于AIDS的人数为290万。据估计,从2008年到2010年,全球还可能有另外的4.5千万人被感染。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报告显示,中国HIV感染者数量在亚洲居于第2位,在世界占第14位. 艾滋病流行趋势十分严峻! 目前我国的实际感染者已经超过100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率上升 HIV致病特征 艾滋病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灵长类慢病毒群。在电镜下,HIV颗粒呈球形,直径约110nm,表面具有包膜。病毒内部含有一个致密的锥型核心,长100nm,宽20~50nm。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测定,病毒颗粒的密度为1.16~1.17g/ml。对HIV敏感的CD4+T细胞群涉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上皮朗格汉斯细胞和淋巴结内滤泡树突状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细胞、大脑小胶质细胞和胃肠道上皮细胞等. HIV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以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和免疫缺陷为特征,常伴有实质器官(脑、淋巴结和肺等)的炎性疾病、神经障碍和恶性肿瘤。 HIV致病性的突出特征是表达分化群CD4的CD4+T细胞的进行性耗竭,表明HIV对该细胞群具有特殊的亲嗜性。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血液、精液、乳汁、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传染性。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性传播。不洁性行为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染途径。第二,血液传播。吸毒者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输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制品等,都可能传播艾滋病。第三,母婴传播。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因此,只要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吸毒,不到消毒得不到保证的医院打针、拔牙、手术,就可以把传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HIV疫苗的研制现状及展望 由于目前尚无治愈艾滋病的方法,而HIV又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因此对HIV疫苗的需求就愈发迫切。在过去的20多年里,尽管人类社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金钱,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有几种疫苗在巴西和泰国等地进行了小范围的临床试验,但所有这些疫苗尚未取得预期效果。HIV疫苗主要包括:(1)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合成寡肽疫苗;(3)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和病毒样颗粒疫苗;(4)DNA疫苗。1995年美国FDA批准治疗性HIV DNA疫苗作为世界首例DNA疫苗进入人体、期临床试验,随后又批准在健康人体中进行预防性HIV DNA疫苗的期临床试验。裸露的质粒DNA被注入机体后,可以进入细胞并持续表达外源蛋白抗原,从而有效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安全性是DNA疫苗存在的主要问题。 红细胞陷阱法 与传统治疗AIDS如“鸡尾酒疗法”、HIV病毒疫苗等关注于抵抗HIV入侵、直接消灭HIV的方法相比,红细胞陷阱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红细胞陷阱法是诱使HIV入侵到红细胞,使之不能增殖,最终随红细胞凋亡而被消灭。 病毒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酶来入侵细胞,一旦附着在细胞表面上,病毒就入侵细胞内部,然后大量繁殖,直到杀死细胞。但是病毒却无法感染红细胞。美国麻萨诸塞医学院教授罗伯特·W·费伯格说:“因此,一旦把病毒引入红细胞,它就只有死路一条了。白鼠实验获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