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责任法论略:刑律和官规的表达.pdfVIP

中国古代建筑责任法论略:刑律和官规的表达.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6卷第 5期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Vo1.26No.5 2011年9月 JOURNALOFJIANGSU POLICE0FFICERCOLLEGE Sep.2011 · 法史研究 · 中国古代建筑责任法论略:刑律和官规的表达 李凤 鸣 摘 要:中华法系特有的礼法原理使我国古代立法集中于刑律和官规,古代建筑责任的立法亦然。 这种立法模式使我国古代建筑责任的立法偏重于治官的设计,官员监管责任和经济责任成为官法规制 的重心。即使是零星规定的侵权违制责任,也体现出强烈的官家色彩。因此,有关建筑者的责任反而 成为官法中容易疏忽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责任 建筑法制 古代立法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1020(2011)05—0l15—05 建筑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载体,对建筑活动的法律调整是我国古代立法有特色的部分。但是,由 于建筑法制偏于专门,在整个法制体系中,难 以引人注 目,故当前学界的研究还未足以引人关注。研 究古代法制,宏大叙事固然可喜,但是,对于那些易受冷落的小法,也不可忽视,因为它也是中华法 族的一员,对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古代法,不失促进思考的意义。本于此,笔者作如下探讨。 一 、 建筑监管责任 建筑监管责任主要指该管官对其辖区内的官有建筑的监修和管护责任,其主体涉及专职营建的工 部官员和有承建和监管之责的地方政府 以及中央各部官员。我国古代官员的权力在其辖区几乎没有边 际,其责任也因此而层见叠出、防不胜防,建筑责任也是如此。此类规定,不知其源 ,秦律中即有对 此规制的条款。如 《秦律十八种》规定:“有实官高其垣墙,它垣属焉者,独高其置努唐及仓茅盖者。” “有不从令而亡、有败、失火,官吏有重罪。” 对存放粮食的建筑物,该管官员必须加高维护,如造 成损失,应受重处。相关的官员还负有连带责任。这种责任规定历代皆有。笔者试以清代为例。 清代循周礼沿袭而下之传统,设有工部这一专门的机关管理营建之事。工部为清代中央机关中六 部之一,以尚书为其长,其职掌为掌天下造作之政令,与其经费。“凡土木与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 基金项 目: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 目:中国古代建筑法制的原理及其启示 作者简介:李凤鸣 (1974-),男,安徽池州人,汉族,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法律史学, 南京,210009。 ①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0年版,“释文”第64页。 . 115 万方数据 渠堰疏障之法,陵寝供亿之典,百司以达于部,尚书侍郎率其属以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 工 部设有营缮清吏司,“掌营建之事,凡木税苇税皆复焉。” 又规定:凡京工之归部者,得 旨则监修。 陵寝则计岁而验其工。清代的工种分化较细,凡工:日金工、木工、竹工、石工、瓦工、土工等。由 此可见官有建筑行业机制之成熟。建筑有官方的标准:凡造作之法, 之以取直,悬之以取正,测之 以取平,较之以取均, 之以取方,旋之以取圆。使物长短大小轻重皆有定准。@ 对建筑物的监管,其职责从预建到建成后保固期皆有成法。顺治初年定例:“各直省通衢大路,紧 要陧桥,不行豫修,以致冲决损坏者,府州县各罚俸一年。” 此为吏部处分例,系为官员监管不力的 行政处分,这种制裁相较刑事制裁,在清代规定得更为系统和具体,可操作性强。实际上,清代对诸 如此类的违法行为,刑律和处分例中都有相应规定,刑律 中的制裁往往为相应的行政处分替代 ,这是 对官体的--S0保护,体现了礼法之制中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因此,清代这些处分规定可谓 巨细无遗 , 层见叠出。康熙九年题准:官员解送一应匠役或名数短少或不择 良工,以老病不谙之人塞责者,罚俸 六月。又题准,官员解送物料,不选择精美,以不堪用者解送,或折损或迟延,皆罚俸一年,且布政 使巡抚各罚俸六月。@可见,古代政制中虽有官官相护之弊,但却又官官连带、一损俱损之威慑。 正是这种连体之政制,建筑监管官员方不敢公然懈怠而渎职。 《大

文档评论(0)

朱海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