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民非农化与新农村建设.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农民非农化与新农村建设.pdf

(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 ) 第 28 卷  第 6期  2008 年 12月              Philos. Soc. Sci. Edit. Vol. 28 No. 6 Dec. 2008 ·三农研究 · 论农民非农化与新农村建设 郭 立 场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 :农民非农化不只是关乎农民工城市化问题 ,而且关乎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中国特色的 农民非农化道路 ,在于城镇化过程中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 化、农民职业化道路 ,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就地转移 ,为农民非农化提供空间。 关键词 :非农化 ;城镇化 ;城市化 ;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 C912. 8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2008)   当前 ,我国的非农化过程 , 同时也是城市化和工 农民之所以外出打工是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推力 业化的过程 ,三者紧密结合 ,不可偏废。农民非农化 与城市廉价劳动力需求的拉力 ,形成推拉合力使然。 不只是关乎农民工城市化问题 ,而且关乎新农村建 然而 ,根据笔者多年的农村调查发现 ,除了南方及山 设的成败。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 ,城乡均有大量 区的外出打工者存在地少人多的压力外 ,绝大多数 的劳动力剩余 ,不适于提倡农业人口大规模、大批量 平原地区农村非但不存在无地可种问题 ,反而出现 向城市流动。要解决“工业化国家 +农民社会 ”的 大量有地不种的现象 ,造成大片可耕地撂荒 ,那么 , 现状问题 , 中国特色的农民非农化道路 ,在于城镇化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 ,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过程中的新农村建设。倘若新农村建设搞好了 ,农 自改革开放以来,不论经济发展的快慢 ,我国的 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镇化 ”和农村社会的充分 城市化水平始终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问题在于 , 市场化 ,农民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市民 ,也便不会出现 农民非农化就业境况并不乐观 ,尽管有一小部分农 所谓城市病了。 民实现了非农化就业转变 ,但农村社会结构的基本 格局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城市化不断上升的 30 多 一、我国非农化的现状及其困境 年里 ,各种社会指标未能协调发展。尤为值得重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 13 亿人口中 ,有 8 亿是 的是 ,城市持续发展的趋势也凸显了这些年来不断 农民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国 [ 2 ]61 扩大的城乡差距 。城镇人口越来越多 ,但城镇 际经验看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发 人口和农村人口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在广度和深度上 展标志之一。非农化的目标 ,就是最大限度减少农 都越来越明显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不但没有得到改 业人口 ,最大限度扩张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工业 善 ,反而愈演愈烈。特别是阻碍农民非农就业转变 化和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非农化就业转变的 的一系列社会制度 ,如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根深蒂 过程 ,农民通过由农村向城市的不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