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edupz.cn 邳州教育论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ttpbbs.edupz.cn 邳州教育论坛.doc

/ 邳州教育论坛 本卷收集:不上船人(奖论坛积分1000分) 文字识读:禚效锋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 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l 50 分钟。 第1卷(共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字音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 校对/校正 角逐/钩心斗角 参加/参差不齐 B 湖泊/涟泊 铜臭/乳臭末干 毒蛇/虚与委蛇 c 宝藏/旷藏 呼吁/长吁短叹 曾祖/曾经沧海 D 熨帖/熨烫 着落/不着边际 慰藉/声名狼藉 2成语 3病句 二、阅读下文,完成4—7题。(1 2分,每小题3分) 汉学是什么 纪宝成 从筚路蓝装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个漫长的历程。由于时代和文 化观念等原因,汉学研究当然也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 一致而百虑。一代代汉学研究者的艰辛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 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汉学不是我本人的研究专业,但是从人文学术的角度看,对话精神应当是所 有人文学科包括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所共同持守的内在品质,同时这也是人文学 术可以共同分享的价值命意。 一个和谐的世界,需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资源。而不同文化所包含的诸多 相似元素,早已为今天的对话提供丁基础。正如学者们曾经追索过的,孔夫子所 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许多文 明中都可以找到共通的表述。 比如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有言:“你自己不想经受的事,不要对别人做; 你自己向往苛求的事,也该希望别人得到。” 释迦牟尼同样“咀己比人”,他说,“我如是,彼亦如是,彼如是,我亦如 是;故不杀人,亦不使人杀人。, 基督教主张“爱邻如己…你们要剐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们”。 伊斯兰教也强调“你自己喜欢什么,你就该稀罕别人得什么,你自己觉得什么是 痛苦,你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 一言以蔽之,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耳之于声音,有同听焉;目之于色,有 同美焉。不同的文明历千年而不泯,必有萁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寓含其间的,是 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 一个和谐的世界,可以表征于同嗜、同听、同美;而一个和谐的世界之所以然, 却又恰恰是存在差异和不同,因此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有“不同产生和谐” 之说,中国的先哲们也有相同的论述。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孔夫子说 的“和而不同”。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亦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不同”之“和”, 还可以表述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总之在中国古代贤哲的眼中,失去丁多 样性的世界必将是死气沉沉。 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的确存在选样那样 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人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进而强调主体与 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论 述对象的本质规定在清晰中往往又带有某种模糊。但这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 是孰非,却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从不同导致的互补与和 谐。 在当今世界上,和而不同的原则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任何一种惟我 独尊的权力话语、或者任何一种民族主义的狭隘立场,都已经无法描述文化共生 中的多元品格。赫拉克里特的名言“不同产生和谐”与中国古人的思想息息相通, 如果逐字翻译,也许可以说是“在不同之中有最美的和谐”。选与“和而不同” 同样肯定了“差异”和“共识”的两极,也同样针对着消灭“差异”的霸权主义 和拒绝“共识”的文化自闭。 “汉学”之为谓,本身就是以差异为前提,本身就启发着文化间的共识和对 话。差异成全着一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世界,通过“差异”而连致“中和”, 多样世界才可以和谐、共融、互动、相生,才可以通向普遍的价值理想。投学如 是,文化如是,世界亦当如是。 一个和谐的世界,还必须是一个对话畅通的世界。但是对话的前提是“让 他者成为他者”,而不是强使他者作为我们所描述的对象。对话所蕴含的终极价 值,应当是近诸己身,从文化间的对话导向文化内的对话,乃至在他种文化的眼 中,更充分地揭示自己,从而相互丰富。 因此,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以此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 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 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 国不再仅仅是知识学的对象和想像的他者,更是积极从事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 同时,

文档评论(0)

ltc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