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简体在后面:.doc
中文简体在后面:
剝離測試前滯留時間對壓敏膠剝離性能的影響
2011-8-12-曹通遠
所有的壓敏膠在受壓貼合到被貼物表面時都有一定程度的瞬間變形。壓力撤去後,壓敏膠可能繼續變形,不論是持續潤濕被貼物或是逐漸反彈回覆,在不同的時間段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膠黏力。圖4-12-1說明了三種剝離力變化的可能性:上升,不變和下降。大部分沒有經過交聯反應的溶劑或水性壓敏膠在壓力移除之後都有較高的傾向繼續在被貼物上潤濕。圖4-12-2為一個代表性溶劑型壓敏膠剝離力隨著滯留時間延長而上升的圖型。開始短時間潤濕的破壞模式可能是黏附破壞(AF),經過一段較長潤濕時間後又會變成了內聚破壞(CF)。當膠黏劑和被貼物之間的膠黏力大於膠黏劑本身內聚力時,就會出現這種AF變成CF破壞模式的轉變。對於內聚力或彈性很大的壓敏膠來說,剝離力通常不會隨著滯留時間的延長而產生很大的變化。這是因為它們在較小的壓力下,本來就不太容易變形,也因此不容易與被貼物緊密接觸,當壓力移除時也就沒有持續向被貼物潤濕的傾向。
圖4-12-1:剝離力隨著滯留時間延長而改變的三種可能性
圖4-12-2:一個代表性溶劑型壓敏膠剝離力和滯留時間的關係圖型
根據壓敏膠的流變圖形,大部分沒有經過交聯反應的溶劑或水性壓敏膠的損耗角正切值(Tanδ)在溫度高於室溫時多數是持續升高的。根據時溫疊加原理,在高溫下測定的膠黏劑性能與在長的滯留時間後測定的數據基本上是一致的。換句話說,如果壓敏膠在較長的時間裏能夠流動得較多,它在高溫下通常也具有較高的Tanδ。
大部分通用型熱熔壓敏膠都是以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為基體的。根據不同的應用目的,大部分SIS基熱熔壓敏膠的Tanδ最小值都出現在40-60°C左右(圖4-12-3)。Tanδ最小值的溫度標示著分子鏈運動開始解糾纏的臨界溫度。因此,在這個臨界溫度(如40到60°C以下的溫度)以下,分子鏈的纏結提供了相當大的內聚能。Tanδ是變形的一個指標,在室溫下顯示出較高Tanδ的熱熔壓敏膠在貼合階段就有更好的潤濕或變形能力。對於大部分通用型熱熔壓敏膠來說,Tanδ從室溫開始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逐漸降低,直到達到一個最低點。理論上,通用型熱熔壓敏膠在較高溫度下,由於Tanδ的降低會逐漸從被貼物上回彈。在我們的生活經驗裡,我們通常可以靠吹風機將牢固貼在物體上的商標紙加溫後輕易的剝離。這是因為當我們將商標上的壓敏膠的溫度提高時,降低了Tanδ。換句話說,剝離力在較高溫下實際上是會降低的。在這個溫度範圍內,剝離力的變化程度實際上取決於Tanδ的改變程度。當溫度很高並超過Tanδ最小值時,由於分子間解糾纏或滑移的趨勢急劇增加,剝離力也會急劇下降同時顯示出內聚破壞模式。
圖4-12-3:代表性SIS基熱熔壓敏膠流變圖
想要減少剝離力隨著不同滯留時間而變化的趨勢,熱熔壓敏膠需要從室溫開始一直到高溫都應具有非常平坦的Tanδ曲線。這種特點說明了熱熔壓敏膠的損耗或潤濕行為與溫度和時間的依賴性較少。通過選擇適當結構的SIS和增黏劑是有可能實現這種獨特的流變特性。在實際應用中,在長滯留時間後得到較高的剝離力並不一定是一個必要的特性。在某些終端應用中,比如衛生巾定位用的背膠(Positioning Adhesive),為了在使用之後較容易從底褲撕下且不會殘膠於底褲的目的,就需要有較低的長滯留時間剝離力。通常,它們的初始剝離力要較高來確保固定的效果,但是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反而需要降低剝離力來脫離被貼物。
在實際應用中,大部分壓敏膠帶和標籤都是要黏在被貼物上一段時間後再被移除或揭下的。實驗室中通常只有提供短滯留時間的剝離性能。這些檢測結果可能無法正確的預測它們在終端應用市場中實際的膠黏性能。理想情況下,除了根據各種實驗標準的1到40分鐘短滯留時間的剝離性能檢測外,長期滯留時間(例如1天到數周)的剝離力也應該進行檢測和報告。
中文简体:
4-12 剥离测试前滞留时间对压敏胶剥离性能的影响
2011-8-12-曹通远
所有的压敏胶在受压贴合到被贴物表面时都有一定程度的瞬间变形。压力撤去后,压敏胶可能继续变形,不论是持续润湿被贴物或是逐渐反弹回覆,在不同的时间段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胶黏力。图4-12-1说明了三种剥离力变化的可能性:上升,不变和下降。大部分没有经过交联反应的溶剂或水性压敏胶在压力移除之后都有较高的倾向继续在被贴物上润湿。图4-12-2为一个代表性溶剂型压敏胶剥离力随着滞留时间延长而上升的图型。开始短时间润湿的破坏模式可能是黏附破坏(AF),经过一段较长润湿时间后又会变成了内聚破坏(CF)。当胶黏剂和被贴物之间的胶黏力大于胶黏剂本身内聚力时,就会出现这种AF变成CF破坏模式的转变。对于内聚力或弹性很大的压敏胶来说,剥离力通常不会随着滞留时间的延长而产生很大的变化。这是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