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书谱》风神论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续书谱》风神论研究.doc

《续书谱》风神论研究 ——兼论人品与书品的关系 在书法史上,一直存在“人品决定书品”的论调,唐代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的笔谏,在历史上无疑具有较深远的影响。在宋代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及朱长文在论书时常出此论调。朱熹更是人品决定书品论者。姜白石论书时虽然也指出人品要高,但人品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它与其他七个因素决定书法的风神。 欧阳修在人品道德方面极其推崇顔真卿。在其《集古录跋尾》有不少关于顔真卿人品及书品的论述。如《笔说·世人作肥字说》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顔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必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的确,在书法史上,往往存在书以人传的现象。如欧阳修所称由于人品高尚,即使书法不佳也会受到后人的爱惜。又云“顔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像其笔划”。“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显然人品尊严、刚劲与笔划刚劲、雄浑没有必然的联系,其结论有失牵强。如褚遂良书如美人婵娟,不胜罗绮的风格,婀娜圓润的阴柔美和其忠良刚直的人品似乎很难找到一致的对应性。 苏东坡也提出以人论书,论褚遂良云:“褚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又云:“柳少师书本出于顔而能自生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態。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谓窃斧者乎?抑其尔也。然至使人见其而犹憎之,则其人可知矣。”心正则笔正,照此类推,用侧锋书写者心便不正,如此则王羲之中侧兼施的秀美用笔当作何解,显然有悖艺术内在规律。 黄山谷反对俗书,也把“俗”与封建道义及德行混为一谈,“或問不俗之状?”老夫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平居终日,如舍瓦石,舍事一筹不画,此俗人也。”反对俗书,缺少艺术本质的分析,却只从道德行为上泛泛而论。如此,则苏武、文天祥的书法必定境界最高?黄庭坚又云:“韩康公忠信笃厚,垂绅正笏,凛然有不可犯之色。观其书有锋芒,亦似其为人。”按推理,品德笃实敦厚,书法线条应该藏锋厚重,何以反而有锋芒呢? 朱长文是典型人品定书品论者,在《续书断》序中确立了贯穿于全书的以人论书的思想,他说:“夫书者,英杰之余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者能之常多,不肖者者能之常少也。”他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学书法,但是品德一般的人擅长书法者往往稀少。《续书断》将颜真卿列为神品,并说“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与欧阳修,苏东坡的人品论如出一辙。 南宋理学家朱熹则更是将书法与德性相提并论,朱熹认为字一定要写得平正,如品行端正的君子,否则就是把字写坏了。朱熹道:“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近见蔡君谟一帖,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 “余少时喜学曹孟德,时刘共父方学顔真卿书,余以字书古今诮之,共父正色谓余曰:‘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簒贼耳’。余嘿然无以应,是则取法不可不端也。”可见人品决定书品风气之盛。评王安石书法之急迫时云:“书札细事,而于人之德性,其相关有如此者。”朱子将以书论人的理论推到了极致。然而,就艺术史而言,历史却表明艺术本身的高低才是首要的。赵子昂、王铎、张瑞图等在道德方面都有瑕疵,但后人并未因此全盘否定他们的书法成就。 《续书谱》主要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书法的用笔、用墨、结构、风神等问题,而将人品道德问题至于风神论成因之一。对于被欧阳修、苏东坡、黄山谷、朱长文等极力推崇的楷模——顔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姜夔并未人云亦云,而是根据自己审美标准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当然也不能排除受米芾的影响。姜白石批评唐代士大夫书法多有科举习气,而以顔真卿写的《干禄字书》为最。并且批评说“晋人挑剔,或带斜拂,或横引向外,至顔、柳,始正锋为之,正锋则无飘逸之气。”与前文诸家所评大相径庭。一则标榜笔法刚劲类似其忠义刚正的人品,一方却批评其刚劲的正锋缺乏飘逸的气韵。可见白石的标准与人品及道德关系很小。在《用笔》章姜夔褒扬欧阳询用笔特备众美,上追钟王,无人可比,而并非欧阳询人品比颜柳高。当然,姜夔也客观说道“顔、柳结体既异于古人,用笔复溺于一偏。予评二家为书法之一变,数百年间,人效之,字画刚劲高明,固不为书法之无助,而魏晋之风规则扫地矣。”肯定了顔、柳创新的一面,点画刚劲高明对于丰富书法的美学范畴还是有益的。 姜夔也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应与精神相通的,“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但他所言的精神侧重点不是道义和道德,而是创作主体的情感和性格。这一点深受孙过庭《书谱》的影响。姜夔甚至直接引用孙过庭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