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复习思考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史》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狭义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又称小文化;精神文化又称虚体文化,是指人类对自然进行加工或塑造自我过程中形成的用语言或符号表现出来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如文字、语言、宗教、哲学、音乐、绘画、书法、风俗、制度等等 。 2.宗法制度:中国古代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到周代逐渐完备。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它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3.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划分的二十四个时间阶段我国封建史学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统观念,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汉代经营西域,佛教得以传入中国内陆;唐代更设治西域,使中印通行,两国传法、求法人士往来不绝于途。 过程: 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未年开始传入中国时,先依附于流行于汉代的道术,魏晋时,又依附于玄学。发展缓慢,仅流行于宫庭。佛成为中国传说中的天地神仙。佛教到中国,特别强调因果报应,跟中国原有的福善祸淫思想相通,传佛教者学习中国方术,以方便传佛教。 ②魏晋时学术大变,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流行,佛经译家即用老庄学说中的概念、词来比喻佛家经典中的名词,僧肇的般若理论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也是对魏经玄学的深化总结,这时的佛教活动主要是译经。 ③到隋唐后,佛教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佛教也随着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表现为出现中国化佛教,并传播到日本、朝鲜,并在那里又产生了新的流派。【到唐太宗年间,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三教并行的趋势推动随便流。唐宋之际,三教在“修心养性”上形成大体一致的看法,三教由并行合流而合一,促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到此,佛教中国化完成,提出顿悟成佛的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标志。 10. 简述隋唐时期佛学中国化的特点 ①把中国道家和玄学的本体论与印度大乘佛教的以空、真如或佛性为本体的宇宙论会通结合,并依据般若中观学说的不二法门,提出现象与本体圆融无碍,真俗不二,体用相即的佛教哲学。 ②依据色与心、能与所、正报与依报不二的理论,把本体论与心性论融会构通,认为真如佛性不仅是宇宙万有的本源和本体,而且也是人的觉悟基因,在论证中又吸收了儒家人性论的思想。 ③发挥真俗不二,即烦恼是菩提的理论,主张出世不离入世,生活日用即为佛道。 ④把儒家的善恶伦理规范和道德说教,吸收到佛教中的最通俗最易于为民众接受的善恶报应和轮回的说教之中,在统摄人的精神世界和制约人的行为方面起到了儒家所起不到的作用。⑤受中国宗天法祖,以父系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一方面把佛教教团看作以“释”为姓的大的家族,僧尼自称“释子”,彼此为兄弟姐妹,另一方面又在各宗各个寺院建立具有严格上下等级的传承嗣法制度。 【(1)佛学主流由般若学转向涅槃学。道生的学说,特别是他的涅槃佛性说和顿悟成佛说,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佛教思想,其佛性学说和中国传统的人性论相契合,因而逐步流传开来,到隋唐,成为主流。 (2)“因缘”与“自然”的结合。隋唐之际的佛学界已经不再从“空”、“有”对立的角度看待“因缘”与“自然”的对立,而是企图超越这种对立。 (3)本体论的实体化。为了使般若学说不至和承认佛性存在的涅槃学相矛盾冲突,各佛教宗派对般若学说作了理论上的整合,整合的结果是使佛学在哲学本体论上走向了实体论。 (4)“无情有性”:佛学论的发展。隋唐时期的佛学论强调了人自身具有成佛的根据,并不认为人人都能把成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只有清除自身的各种“业障”才能成佛。】 11.简述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 ① 是曹魏正始时期。玄学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以《易》《老》为理论论据,盛倡“贵无”,鼓吹“言不尽意”,主张“名教出于自然”,为门阀士族利益服务; ② 是西晋初至元康时期。玄学家以竹林名士阮籍、嵇康为代表,思想上与何王学派对立,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代表庶族寒门的利益; ③ 是晋元康时期。玄学家以裴頠为代表,提倡“崇有论”,反对“贵无论”; ④ 是晋永嘉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是玄学的综合和完成时期。 三、论述题 1.你是怎样认识《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的? 价值:《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周易》是古代经邦济世的宝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擅长各种类型文档 找不到的文档可私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