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上方山森林植物园、动物园、游赏园.doc

关于建设上方山森林植物园、动物园、游赏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建设上方山森林植物园、动物园、游赏园.doc

关于建设上方山森林植物园、动物园、游赏园 “三园”项目的基本情况 “三园”项目的初步规划范围北至越城桥、南至吴山岭、东至吴堤、西至上方山山脊,主要包括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的林地、村庄和各类附属厂房,总面积约3373亩。该地块具有山地、湿地、平地三种地貌特征,拥有良好的山脊线背景,水系丰富。 “三园”项目将根据《石湖景区总体规划》和周边用地条件进行合理布局。山体部分以森林保护和林相改造为重点,其他区域以游赏园、动物园建设为主,适度配置服务设施,其中:动物园规划面积约861亩,上方山森林植物园规划面积约1170亩,游赏园规划面积173亩,周边旅游和景点服务设施配套用地,规划面积1169亩。 分区说明 生态园北区:包括植物生态展区和配套区 其中植物生态展区是以山体为主的尺度广大的自然植被景观。山上现有次生林成为景观的主体。在保护现有山体植被的基础上,对具有景观典型性、完好性的山体植被尽量保留,即保持山体植被的原生性。 对生长不良、景观效果欠佳、相应的景观生态功能不能满足的区域,进行修复和改造,提升景观价值和特征。修复中遵循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体现当地植物群落及场地特征。 在尊重自然的原则下,充分利用植物的花、叶、果、种子、树干等观赏要素创造四季各异的季相景观特色。 注重苏州乡土特色传统观赏花木的展示;注重苏派特色盆景展示。 通过采用乔、灌、草本和不同类型的植物的结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群落形式,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了植物生态展区景观的生动性和可参与性。 总之,在大地景观的尺度下,通过对现有场地植被的有目的的保护和修复,并引入有景观价值的乡土品种和野生品种,通过合理的配置,形成以自然生态为主又兼具观赏、科普教育作用的景观林地。 服务设施配套区依托吴越山水风光,针对苏州市场需求,延续基地文脉,以 “渔耕苑”为主题,打造低密度滨湖休闲带。同时沿石湖界面设置连续性的滨湖绿化带、游船码头,形成环石湖完整的生态游览空间。区域建筑风貌强调与自然山水环境的融合,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并在现代功能中穿插文化符号,凸显历史文化内涵。 生态园南区:包括动物生态展区和回迁安置区 (一)动物生态展区 其中动物生态展区以“欢乐的动物王国”为主题,强调“保育、丰容、参与”三大特色,以动植物生境为主导,按基地现状进行生态培育,形成五个模拟生境,分别为:湖泊区、沼泽区、森林区、灌丛溪谷区和山地区。以生境为基质,按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建立不同类型的生态斑块,构成了可以模拟自然的动物栖息地分布。 依据“生物地理岛”理论,动物生态展区被设计成双环结构, 内环为架空步道,穿越动物生态展区核心,在体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可以减少游览活动对生境的扰动和割裂;外环是快速通道和管理用道路,两环之间以次级路网联系,为访客提供深度了解动物的机会。 场地尽可能模拟原住地,增强展览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动物仿佛生活在自由的天然环境中,从而使人们可以最近距离毫无遮挡地观赏动物自然条件下的活动。丰容设计充分利用“本杰士堆”,以及各种自然材料如树桩、棕绳、旧轮胎等,为动物提供隐私空间和游耍机会。动物生态展区游线北端连接着一个马蹄莲状的钢制结构,其表面肌理类似交织的藤蔓,这就是联系动物生态展区与植物生态展区的探索通道。通道内,在鸟类的陪伴下,游人可以通过高低起伏的两条架空步道到达北部的植物生态展区。结合动物生境、生态手段、现代材料及高科技手段,创造多元化、参与性、科普性更强的先进布展方式。 (1)单向安全玻璃:以单向安全玻璃分隔动物与游客,游客可以观察到动物,但动物看不到游客。一方面避免人的活动对动物的干扰,另一方面可以向游客全面展示动物的各类活动。同时将动物生境向半室内化的游客展厅延伸,实现实境化、无界化动物布展; (2)高清显示器结合高清摄像头:利用高清显示器结合高清摄像头展示不易观察到的动物,高清摄像头可由游客控制,根据动物习性、生境特点等寻找动物,增加参与性与趣味性,即避免游客观察不到某类动物的遗憾,又在观察工程中融入了科普内容; (3)动物生态展区的生态分隔:综合运用壕沟、湿地化水塘、本杰士堆等生态手段分隔不同动物生态展区以及动物生态展区与游客观察区,使动物生境与动物生态展区大环境生态、有机的结合; (4)动物与人的和谐互动:对性情温和、无交叉传染威胁、易于人类共处的动物实行散养或半散养方式,为游客提供亲近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互动的机会和适当的环境; (5)参与式、科普式游览:通过不同的“探索+发现”主题增加游览的参与性、趣味性及科普性,激发游客参与的热情,如发现昆虫:发现一种昆虫可收集到一个昆虫图章,收集到一定数量图章后可赢取奖品。 居民安置区为独立封闭式景区住宅用地。考虑到与景区景观上的协调,以及周边交通衔接需要,规划通过城市道路、绿地、社区配套设施等,在居住社区与动物生态展区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