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 二、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科学技术 哲学的关系 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界发展最一般规律、自然科学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和方法、技术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和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本质关系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涉及到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 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学科(不是政治学科)的一个门类、分支(政治是关于权力的学问,是关于夺取权力、维护权利、分配权利的学问;政治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第一,从研究领域来看; 第二,从研究方法来看。 关于学科归属的补充说明 1981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正式成立,于光远任理事长,周培源、卢嘉锡、钱三强、钱学森等为副理事长。尽管在新的研究规划里,自然辩证法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一个重要门类”,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在新的现代化事业中的特殊重要性,由于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在国际上已经成为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于是在学科学位规划中,自然辩证法被单独列为“哲学”的二级学科,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下面的三级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和体系 自然界的辩证发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和方法论。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特点一:研究领域始终高度发散 虽然定位在哲学的分支学科,科技哲学专业的实际研究内容却远远大于哲学领域,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全部12大学科门类: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管理学(11)、军事学(12)。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名下,可以侵入所有的社会科学领域,在“科学与人文”的名下,可以侵入所有的人文学科领域,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名下,可以侵入所有的理工农医领域。 特点二:研究内容具有百科全书式的风格 这种高度发散的状况与“哲学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意识形态要求有关。恩格斯本人在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时,走的基本上也是百科全书式的道路,即在各门自然科学中发现处处生效的辩证法规律。此外,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创始人于光远本人的广泛兴趣与宽阔视野有关。于光远曾笑称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大口袋。近20年来大口袋式的笑纳,使自然辩证法界本来具有的百科全书式的风格更加突出。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 二、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科学技术 哲学的关系 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的关系 自然哲学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的本质区别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的联系(基础)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 科学技术哲学(也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本质区别(是否把自然观作为其理论基石)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 国外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主要研究方向 哲学方向: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等的科学哲学;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的技术哲学。 社会学、历史学方向: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贝尔纳的科学学;默顿的科学社会学;库恩的知识社会学;萨顿、科瓦雷的科学史。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方向:杜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马克斯·韦伯的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的区分;C·P·斯诺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等。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主要进展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科学与技术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异同 相同点: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不同点:STS和STS均未将自然界和自然观放在首位;均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所关心的均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一、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二、20世纪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创立时期:马克思、恩格斯 发展时期:列宁 新的研究领域:科学社会学、科学学、技术文化学 20世纪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 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规范认识论与实证认识论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三节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现代化 一、延安时期(早期启蒙学习) 二、建国初期(全国马克思主义启蒙学习运动从教育界扩展到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 三、工业化时期(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被列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