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内容范畴 一、有关中医基础理论内容范畴的争论 基础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这一观念作为探讨中医基础理论内容范畴的基点,认为“中医基础理论,就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统称”,部分学者还对其中所含“基本思维方法”这一部分进行了强调。然而,在关于究竟哪些内容属于中医“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更深层次、更具体问题的探讨上,则出现了诸多分歧。这一点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内容的确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 认为应包含中药(贾得道.张瑞祥) 1.思想基础:包括“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天人相应思想”4部分; 2.生理学说:包括“形体结构”、“生命物质”、“脏腑器官”及“阴阳五行与生理”4部分; 3.病理学说:包括“病因与发病”、“病机与病变”、“病传与预后”3部分; 4.药理学说: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引经”、“功能作用”4部分。 (二)认为应包含治则治法(潘桂娟)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两大部分”。 1.认识论部分:    包括以阴阳五行、人与天地相应、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等学说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以及以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精神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为代表的,有关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认识; 2.方法论部分:   主要是指以辨证论治、养生防病为核心的“临床思维方法”、遣方用药施术的法则. (三)认为应包含五运六气(雷顺群.王琦) 王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所列内容,认为中医基础理论范畴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养生、五运六气等概念”。 (四)认为应包含中医临床基础(周安方) 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男科等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如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理论、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理论、男性的生理病理特点理论、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理论等。 (五)认为应包含中医相关学科的内容(王新陆) 包括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中医软科学 的基础理论、中医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3大部分 1.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学科的基础理论。 2.中医软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科研管理学、人才学、教育学、未来学等。 3.中医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3个部分,是狭义的概念,即通常意义上的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学的内容 中医学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面对的现象就决定了中医学是什么。 中医学要解决的问题有四: 1.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包括其自身的起源、正常生理状态的标准、自身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单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 2.未病先防,也就是有关保健预防的内容; 3.已病治疗,也就是有关治疗疾病的内容; 4.病后调理,也就是有关康复调整的内容。 这几个问题又都会涉及以下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什么是正常状态”,其与疾病相对而言,涉及生理学,包含人体的生理功能单位及其相互间关系等内容。 其次是“什么是疾病,疾病是如何发生的”,这涉及诊断学、病理学,包含病因、病机、发病、传变、病与证的概念及辨别等内容。 最后是由此而产生的“疾病如何治疗、如何康复、如何预防”,这包括内、外、妇、儿、急、骨伤、心理等各学科知识以及贯穿于各科之中的针灸(含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内容)、方药(含治则治法、组方理论(方剂学)、药物性味(中药学)以及中药炮制等内容)、其他疗法等有关治疗方法的知识。 应该说,这四个问题、三个方面所涉及的所有概念、原理、规律,就构成了中医学本身。 三.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范畴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统称。 中医基础理论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1.中医学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包括生命的起源、自然界与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人类自身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基本单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还包括个体的差异(体质)、人类健康的标准。 2.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包括病因、发病、病传、疾病的判定标准(整体上原则性的、不包括具体病变)。 3.中医学治病的原则与原理。包括治则治法,药物、针灸、推拿、精神等各种疗法治疗疾病的原则与原理。 4.中医学预防疾病、病后调理康复的原则与原理。 5.贯穿于以上诸项的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即指与现代科学不同的有自身特点的思维模式。 四.中医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不同于“中医基础理论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