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檄文:《公式主义者》对中国当代知识子的影响.doc

抗战檄文:《公式主义者》对中国当代知识子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战檄文:《公式主义者》对中国当代知识子的影响.doc

抗战檄文:《公式主义者》对中国当代知识子的影响 盘 福 东① (桂林博物馆, 广西桂林 541001) [提 要] 任何一种思想学说,丧失了它的历史的和逻辑的生长环境,也就丧失了它的严格规定性和这种规定性所产生的历史价值。历史进入21世纪,我们审视中国抗日战争、审视中国抗战文化,我们的研究发现政治民主化的种种特殊的刺激,中国当代学者像巴金那样鄙视“公式主义者”的文章,思路言路鲜明、客观、公正地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地分析文化体系和政治制度造成的偏见。巴金的抗战檄文——《公式主义者》,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 [关键词] 巴金 公式主义 学术改革 社会意义 文化思考 治疗 影响 《公式主义者》是巴金先生为广州《见闻》半月刊所写的杂感之四, 之后又在1939年3月1日《宇宙风》乙刊第1期发表。这是巴金的重要著作之一, 是一篇抗战檄文。②巴金在文章里严肃批评了公式主义者的口是心非, 表里不一, 口口声声要抗战到底, 到关键时刻便抽身逃脱的那些人。巴金先生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学术界还未有专文研究作阐述, 本文不拟作全面探讨, 只想谈谈《公式主义者》这则重要史料看到巴金先生的人格力量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影响。 一 民国28年4月17日(即1939年4月17日)《 文汇报》第11版的右上方登载《巴金启事》,全文如下: 香港《南华日报》转载我的文章《公式主义者》(去年在广州为《见闻》半月刊作, 这里是杂感之四, 后载《宇宙风》)并未征得我的同意。我的论琚并非卖国求荣的汉奸所能利用, 我的口号是“抗战与改革”, 决不是“平”, 这时候谈“和平”, 无异于任人宰割。 巴金先生在这则启事中提到的《公式主义者》针对当时的战争形势和国内状态,指出: “抗战的八股文,读得太多了,渐渐地叫人讨厌起来。”这是一个朋友最近对我说的话。其实向我发表过这种的意见的人不矢他一人。 我前些时候买到一批内地出版的刊物,约有七八种,我把它们全都从头到尾地翻阅过了。结果我觉得只读了一篇文章。起初我很惊奇,我禁不住要责备自己的鲁钝;后来我才恍然明白;那许多文章有着差不多的内容。到这时我才相信那朋友的话是有道理的。 公式文章是这样写的:——头一段述日本征服中国、征服世界的野心,与夫积弱的中国如何受强邻侵略而忍辱偷生;第二段述中国由发奋图强而至发动抗战,引起全世界的尊敬;第三段述抗战的各个阶段;第四段述日本帝国的即来的经济的与军事的崩溃;最后的结论是“最后胜利必属于我”。 写这种公式文章的人自然和我上次说的“最后胜利主义者”是一类。不过,这中间还有一点小小的区别。我那位朋友的朋友真是准备着死守武汉。而写那些公式文章的人却早已连人带刊物地一起搬到重庆或昆明去了。他们似乎是用搬家来对付 人,以后也许会再搬到巴安或拉萨去坐等最后的胜利。 倘使单靠“坐等” 的话,那么谁也不会看到最后胜利了。 幸而我们这民族里面还有着不少知道怎样去争取最后胜利而且用热皿去和侵略者相拚的人,所以最 ———— ①作者简介:盘福东,桂林博物馆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馆员、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②李春平:《一则巴金的重要史料》,《散文》2007年(9)。 后胜利的希望还悬挂在我们的前面。但这和我们那些公式主义者是无关的。我把专门写上面那种公式文章的人称为公式主义者,以别于“最后胜利主义者”。 “公式主义者”不像“胜利主义者”那样糊里糊涂地相信着一两个口号。他们的特长是不相信自己所说的话,也就是不相信自己叫人相信的话。他们常常用自己的行动来堆翻自己的主张。所以,最先从武汉撤退的便是高叫保卫大武汉叫得最响的人,正如上海沦陷后仓皇地逃走的人就是那些慷慨激昂高唱上海必守论的民众领袖。 就是这篇文章,被香港《南华日报》转载,反被某些人利用,引起了巴金的警觉,于是就在《文汇报》发表了《巴金启事》,以正视听。①这一问题的正言,具有普遍意义。许多人当时仍相信“公式主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jian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