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作文“正能量”“屌丝”作文指导.doc
材料作文“正能量”“屌丝”作文指导
——武汉市2013届二月调考作文
一、作文题目
《咬文嚼字》杂志社选出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其中,“正能量”居于第一位。语言学家指出,“正能量”本事物理名词,其意是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对于“屌丝”这个词语,专家认为它虽然很流行,但它的低级趣味和恶俗倾向,不适合列入2012年十大流行词语。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解题
1、命题者意图:面对鱼龙混杂的流行文化,作者希望学生或者社会能够弘扬“高尚”,拒绝“媚俗”。
回顾湖北历年高考作文:2004年材料+话题“买镜”;2005年材料作文“出乎其外,入乎其内”;2006年材料+话题“三”;2007年材料作文“母语”;2008年材料+命题“举手投足之间”;2009年半命题作文“站在? ”;2010年材料作文“幻想”;2011年命题作文“旧书”;2012年材料作文“书信的变化”。
这次作文命题出乎老师和学生意料,应该还是出的很不错。湖北的作文要去押题,没有必要,因为它变幻莫测,我们要做的就是准确审题,明确立意,积累素材。
2、审题:本次作文主要对象是流行词语“正能量”“屌丝”,而这两个流行词语背后却是两种不同的审美文化、两种生活态度、两种价值取向。所以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应该把握住“流行词语”这个对象,而不是把重心只放在“正能量”“屌丝”这两个对象上,它们只是流行文化的一种表现。
但是,如果学生抛弃了“流行词语”背后隐含的文化现象、价值取向,而仅仅写了从“正能量”和“屌丝”的现象、影响来举例、论证,也不算跑题,但这绝不是最好的立意角度。
下面用对立统一立意法来审题:
步骤一,统一点——流行词语
步骤二,对立点——A面:“正能量” 居于十大流行词语之首
B面:“屌丝” 很流行,不适合列入十大流行词语
步骤三,原因——“正能量”能使人更新,自信,充满活力;“屌丝”趋向低级趣味、恶俗。
步骤四,结论——选择“正能量”高尚文化,拒绝“屌丝”低俗文化
步骤五,题目——拒绝低俗,亲近高雅 让流行充满正能量
3、立意:本次作文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说真话,抒真情。它弱化了被传统被绑架的价值观,更加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选择性。“正能量”弘扬“高尚”,但这“高尚”却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选择性,比如乐观、奋进、敬业、奉献、诚信、坚守、孝顺、坚强、正义等,避免了单一的价值取向。
三、立意角度
1、①价值取向篇 ②文化现象篇 ③为人处世篇 ④自我认识篇
2、夺目标题:①让流行充满正能量 ②亲近高雅,拒绝媚俗 ③正能量是永不凋谢的花
④流行文化需要甄别 ⑤为“屌丝”注入“正能量” ⑥流行文化的优劣
⑦面对流行需谨慎 ⑧流行的不一定都是优秀的 ⑨正能量,让生命更好
四、取材汇编
1、正面事例,弘扬社会正气。在过去一年中,中国民间展现出了生动的精神风景,如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最美女法官厉莉……我们赞美,就等于让更多正能量得到激情点燃,让公平正义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学生可选择古代那些名人,比如屈原、陶渊明、苏轼、林则徐等;可以选择外国的名人,比如居里夫人、甘地、曼德拉、马丁.路德.金等;也可以写今天中国感动中国的人物,比如刘伟、孟佩杰、张丽莉、陈斌强、白芳礼、阿里木等;还可以写普通平凡的农民、工人、父母和同学。这些人物身上都存有正能量,需要我们的一双慧眼去发掘。我们学习那些名人,目的在于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所以我们在写作时更需要从“小人物”“平凡人物”身上发掘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这样更具有真情实感。
2、中性事例,表达人们酸苦心理。在社会创富能力得到的同时,“亚历山大”让我们感觉到,对心理滋养的忽视;流行语“中国式XX”也有这种无意折射,“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提醒国人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仍然要加强。“中国式接送孩子”则提醒我们,人格成长更优先于知识养成。
“舌尖上的中国”,即中国的饮食文化;“舌尖上的快乐”,意思是品味美食的乐趣;而“舌尖上的爱情”则可以理解为与饮食息息相关的爱情生活。“舌尖上的浪费”则直言中国饮食的浪费。
3、反面事例,传达麻辣调侃心理。虽然互联网社会带来了透明和公开,仍有让人不解的怪诞频频出现。泉州一女孩被肢解后坠落高楼,警方判断为自杀。于是,“元芳,你怎么看”就出现了,表达质疑、嘲讽或征询,这可视作对民意忽视的一种讽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863-2013 尾矿设施设计规范.docx VIP
- 2025年陕西省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PEP三年级英语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随堂练习一课一练版(有答案).pdf VIP
- 彩钢管理房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1).doc VIP
- 江西婺源篁岭民俗文化村发展规划--规划说明.pdf
- IATF16949-2016事态升级控制规范.doc VIP
- 新收入准则对电商企业运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 VIP
- 东莞市地图含区县可编辑可填充动画演示矢量分层地图PPT模板.pptx VIP
- XX县2022年度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技术设计书模版.docx VIP
- 女儿墙维修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