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吴充46..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文翻译-吴充46..doc

11中文2班 20114062001 吴充46 故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太子少师致仕、 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 实封一千二百户,赠太子太师欧阳公行状。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别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喜欢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周必大等编定的《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约百万言。另外,史学著作有奉诏与宋祁等合作编著的《新唐书》,并有他自己独家编纂的《新五代史》74卷。 行状:汉朝称“状”,元代以后称之“行状”或“行述”(也谓之“事略”)。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 曾祖郴,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祖偃,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父观,皇任泰州军事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郑国公。本贯吉州永丰县明德乡,年六十六。 累赠:多次受封(当然一次比一次官阶高)。 本贯:原籍。 吉州永丰县:今江西省永丰县 翻译:曾祖父欧阳郴,受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祖父欧阳偃,受封为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父亲欧阳观,皇上任命(他)为泰州的军事判官,受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郑国公。原籍吉州永丰县(今江西省永丰县)明德乡,终年六十六岁。 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少康封其庶子于会稽以奉禹祀。历夏、商、周,以世相传。至越王勾践,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诸子皆受封于楚,而无疆之子蹄封于欧余山之阳,是为欧阳亭侯,子孙遂以为氏。后稍北徙青之千乘、冀之渤海。千乘之显者曰生,字和伯,以经为汉博士,所谓欧阳尚书者是也。渤海之显者曰建,字坚石,所谓“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者是也。询、通父子显于唐。自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刺史。又八世,生万,为吉州安福令。 翻译:欧阳姓氏的先祖原来出于夏禹的后代,少康皇帝封他的庶子在会稽做供奉禹的祭祀。经历夏朝、商朝、周朝,世代相传。直到越王勾践时,传到了第五世。到越王无疆被楚威王打败,众儿子均被分封到楚国,然而无疆的儿子蹄受封在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姓氏。后来渐渐往北方迁徙至青的千乘县县后代,子孙。县!公讳修,字永叔,天圣中进士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用王文康公荐,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令。 翻译:先父年幼丧父,努力读书。咸平三年考中进士。担任判决狱讼的官职,主张在判决时宽厚仁慈和哀怜。在担任泰州军事判官时逝世,累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为郑国公。已故母亲郑氏,累封为韩国太夫人。先父死亡时,欧阳修才四岁,太夫人立志守节,并且教育欧阳修以读书能作文章。等到欧阳修长大成人,太夫人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不因为家境的事情妨碍欧阳修,使(欧阳修)专心致力于学习。等到看见欧阳修声誉都显著时,然而太夫人年高 流内铨:宋官署名。 判:通“拚”,舍弃。 史馆修撰:唐代起的官职名,又称国史馆修撰,负责掌修国史。 三班院:宋官署名。 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留不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权知礼部贡举。拜右谏议大夫,判尚书礼部,又判秘阁、秘书省。加侍读,辞不受。同修玉牒,兼龙图间学士、权知开封府。以给事中罢,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改群牧使。《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嘉佑五年,以本官为枢密副使。明年闰八月,参知政事,兼译经润文。历户部、吏部二侍郎,皆参大政。进拜左丞,出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京东东路安抚使。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河束路经略安抚监牧使,兼并、代、泽、潞、麟、府、岚、石路兵马都总管。三辞不受,徙知蔡州。 翻译:要留住修不成功,任太常寺兼礼仪事官职,暂代礼部贡举一职。任右谏议大夫,任尚书礼部官职,又任秘阁、秘书省。加封侍读,修推辞不接受。参与修整玉牒,兼龙图间学士、暂时管理开封府。因免去给事中官职,同僚提出举荐修任在京的诸司库务,后改任群牧使。《唐书》完成了,任命修为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嘉佑五年,把原任官职作为枢密副使。明年闰八月,任参知政事,兼译经润文。先后担任户部、吏部二侍郎,都是参与大政的官职。再升迁为左丞,出任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熙宁初,调职任兵部尚书、知青州,京东东路安抚使。授官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任管理太原府,河束路经略安抚监牧使,兼任并、代、泽、潞、麟、府、岚、石路兵马都总管。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hljianj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