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法课程提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欧盟法课程提纲.doc

歐 盟 法 課 程 提 綱 概說 歐洲法範疇的界定 狹義 歐洲共同體法 歐洲聯盟法 廣義:亦擴及於歐洲理事會(Europarat, Council of Europe)所制定的種種歐洲區域規則(主要是歐洲人權公約)、歐洲自由貿易組織(EFTA)、歐洲經濟圈(EEA)、以及其他歐洲區域的國際條約在內 歐洲聯盟的法律架構:三大支柱、五大系統。Art. 1 II EUT 歐洲共同體法 主要法:三個共同體條約(包括各項附件、議定書、以及條約之修改) 實體法 組織與程序法 衍生法:共同體機關所形成的法規範(規章、準則、決定、建議、意見,Art. 249 I ECT) 歐盟法(從經濟整合到政治整合之路) 三個共同體超國家形式之運作(具有獨立之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 政府間合作發展關係:共同外交安全政策、刑事事件之警政與司法合作 歐洲理事會(1949.05.05)與歐洲人權公約(1950.11.04) 歐理會純為政府間組織,核心任務為人權保障課題 歐洲人權公約與歐洲政治整合密切相關 歐洲理念之發展與歐洲整合之過程 1948.04.04西歐聯盟(WEU) 1948.04.16歐洲經濟合作組織((歐洲經濟合作會議OECD) 1949.04.04 NATO 1949.05.05歐理會 1950.05.09 Schuman-Monnet-Plan 1951.04.18 六國簽署巴黎條約建立「煤鋼共同體」(ECSC)(1952.07.25生效(五十年有效期,Art. 97 ECSCT,至2002.07.23) 1952::功敗垂成的「歐洲防禦共同體」(The European Defence Community) 1957.03.25 六國簽署羅馬條約 (The Treaties of Rome):建立「經濟經濟共同體」(EEC)與「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1958.01.01生效 1960’s:英國推動EFTA(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以結合歐洲之非歐體國家 1965.04.08簽署機關合併條約(「建立歐洲各共同體單一理事會暨執委會條約」)(1967.07.01生效 [法國曾抵制半年多,拒絕參與部長理事會,意在要求一致決之決議方式] 1970.04.21簽署第一次預算條約(1971.01.01生效(增加歐洲議會的預算權限) 1973年,丹麥、愛爾蘭、英國加入(挪威公投失敗未加入)(九國) 1975.07.22簽署第二次預算條約(1977.06.01生效(設置歐洲審計院、增加歐洲議會對於預算的控制權限) 1981年希臘加入(十國) 1986年西、葡加入(十二國) 1986.02.17簽署「歐洲單一法」(The Single European Act, SEA)(1987.07.01生效(局部變更理事會的一致決程序為加重多數決,明定歐洲高峰會以及政治合作的目標,要求應於1992年前完成建立內部市場的目標) 1992.02.07簽署馬斯垂克條約(歐盟條約)(1993.11.01生效 1992.05.02未進入歐盟的EFTA國家(尚有芬蘭、冰島、挪威、奧地利、瑞典及局部的列支登士敦等國)與EC及ECSC締結建立「歐洲經濟圈」(European Economic Area, EEA )協議(1994年生效 1995.1.1奧地利、瑞典、芬蘭加入(挪威再次公投失敗)(十五國) 1997.10.02簽署阿姆斯特丹條約(1999.05.01生效(民主原則之強化、人權保障、四大目標) 2001.01.30簽署尼斯條約 歐洲共同體法的基本原則 限定的個別授權原則(Prinzip der begrenzten Einzelerm?chtigung) 兩大依據:Art. 5 I ECT (適用於歐體機關於三大支柱下所有的行為—限定的行為權限)、Art. 7 I 2 ECT(限定的機關權限)。 由歐體條約所創設的歐洲共同體是具有獨立法人格的超國家組織,其所形成的法規範對於各成員國或(以及)成員國之人民與團體等,均具有直接的拘束力,可直接加以適用。 此等具有獨立法人格的超國家組織並非是擁有全方位權限的高權主體;只有在由各成員國轉讓給歐體行使的高權範圍內,歐體方擁有權限。 據此,歐體條約並未賦予歐體機關有發布各種實現歐體條約所定目標所必要之一切措施的權力。(EuGH, Slg. 1996, p. I-1759, 1787 – EMRK-Beitritt) 在此原則下,歐體及其機關的一切法律行為均須有明示或默示(解釋可得)的歐體條約之授權依據;歐體機關亦無自由選擇法律行為形式與程序之自由(如:Art. 47 I限於準則, Art. 40可選擇規章或準則) 此原則在於防免成員國主權的不當喪失(Art. 5 I ECT),有效調節歐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