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doc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doc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 批准号:D/2011/02/204 “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李震 一、课题申报和开题论证活动情况 经专家评审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申报的“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课题已获准立项,批准号为:D/2011/02/204。 为了进一步明确课题实施的目标和方向、细化实施的内容、完善课题计划,按期获得研究成果,连云港市教科所于2012年3月22日在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会议室召开了课题开题论证会。 参加课题开题论证的特聘专家有连云港师专科技处处长、教授刘爱琳,连云港市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孙朝仁,连云港市教科所副所长、《连云港教育》责任副主编王恒俭,连云港市教研室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刘俊利,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学术部处长、特级教师孙运利等。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课题开题论证会。 课题主持人向各位专家报告了课题论证的基本情况。 专家们认为:课题设计科学规范,研究路径和研究目标非常明确;观点新颖,很有价值;文献综述,视野开阔。 专家们提出修改建议:一是在学生审美追求设计上,境界需要再拓展;二是文献综述中对“文献”的选择使用,要注意确认课题研究领域的“重要刊物”“重要作者”和“重要文献”,慎用“网络文献”;三是概念界定,要从最后一个中心词前推,逐次界定,最后要把整个题目作出界定;四是文献综述后最好要有段简评,并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课题主持人根据专家意见,对课题进行了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文献综述方面对所采用文献进一步斟酌,对部分文献作了更换;二是在文献综述后进行了适当评析,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薄弱之处,增加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部分;三是在概念界定上对课题名称研究的范围作了界说,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范围。 二、课题立项论证前和申报期间的研究情况 本人在进入新世纪后深刻地感受到社会转型的新鲜的生命气息,教育和教学更多地关注个体生命的质量,不断地拓展生命的存在空间,促进个体生命的成长,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学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这一命题,从“生命化”的高度从事中学语文教育事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追求和生命的丰富,从而全面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多年来,本人和团队成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语文学习心理特点、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写作教学规律,先后出版了《与生命对话》《李震讲语文》《教与学整体设计》《情趣读写》等专著编著,发表了《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研究》《引读教学实验报告》《语文课堂:享受语言文字的生命阳光》等论文。《语文生命化课堂研究》于2011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省首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市特等奖。 课题主持人于2011年8月始即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取得了两方面成果。一是完成了长篇论文《对语文“生命化课堂”的理性叩问》,对生命化课题之“内涵”“理论基础”“教育理念”“课程特征”“价值取向”“课堂文化”“基本原理”“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思维取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作了全方位研究,部分成果已经发表在刚刚出版的《江苏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二是完成了长篇论文《语文“生命化课堂”本源探索》,从汉字的象形化造型特征入手,认为汉字是造字者“心灵的图像”,成为母语文化的始基;字象思维打开了语文教学新境界,“字思维”体现了语文“生命化课堂”的特征。“文本性”应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是实现语文教学创造力的根基。坚持语文教学的“文本性”性质,是语文教学合适的文化选择;中国厚重的文化根基应该生成本土教学思想。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鉴于唯物教育盛行,导致亲子与师生关系的决裂,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实施生命教育之后,能有效克服唯物教育所产生的缺失,因而带动日本社会的变化。1968年,美国著名的演讲者、作家与人生导师杰?唐纳?化特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的思想。近年来,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竭力推倡导生命教育,各种学术团体纷纷建立。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从事生命教育的肖川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1993年5月,张文质受《教育评论》之托,对黄克剑作了一次以“教育的价值向度与终极使命”为题的访谈。黄克剑先生提出教育是“对人的成全”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