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生]你愿意作一个播种者么——想起教育家黄长直先生.docVIP

[王栋生]你愿意作一个播种者么——想起教育家黄长直先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栋生]你愿意作一个播种者么——想起教育家黄长直先生.doc

你愿意作一个播种者么——想起教育家黄长直先生   王栋生 一   第一次听到这诗句,是苍凉的颤音;今天读这首诗,忽然感受到青春的激情。虽然经历劫难,那个声音仿佛从来就是那样的平静。诗的作者是已故教育家黄长直先生。他死于1960年,贫病交加,应当说是饿死的。1982年“平反”后,他的哲嗣、学者黄一龙把这首诗刻在他的墓碑上。   诗选自黄长直留下的《播种集》。这本书是作者1935年至1946年间的诗文合集,初刊于1946年,收有文论67篇、诗词294首、楹联42幅。从中可以看到的是人民教育家的一颗赤子之心。   《播种集》放在我的案头有4年了,这首诗也不断地在耳边萦绕。很多次我很冲动地想把自己的感觉记下来。可是我怕写。我惭愧,我总觉得对比前辈的工作,我们的成绩微不足道,我们无颜面对前辈期望的眼神,我无法面对那样的灵魂拷问。我们今天的工作环境,前辈毕生不敢奢望,然而我们正在做的一切,很可能是他们所不齿的。   但我还是一遍遍地拿起这本书,问自己:“你愿意作一个播种者么……”   二   黄长直,四川成都人,一生追求民主与进步的师范教育家。1919年,他入四川省国学院(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在新文化运动中,开始阅读《新青年》,接受“五四运动”科学和民主思想的熏陶。他一生坚定的民主理念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就孕育于这个时期。青年时代他外出求学十年,一边读书一边实践。他亲身经历了“五卅运动”和“三一八惨案”,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夏天,在天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编辑中共机关报《华北新闻》的副刊《星星》,后来因环境恶化,组织关系中断。1931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接受在四川合川县任教育局长的同学吴大猷的邀请,到合川县立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后来又在川东师范、成都女子师范等校任教。   在成都女师,黄长直担负学生管理和教学组织的工作,这是他教育思想形成并且开始付诸实践的时期。1940年夏,他被当时的四川省政府任命为绵阳师范学校校长,离开成都女师赴绵阳主持建校。建一所师范学校,在和平建设时期,未必是一件很难的事;可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则是一件万难的事。黄长直义无反顾,他四方奔走,筹措经费,聘请良师,主持校务并亲自授课。学校建成后,他曾总结说:“校舍不必辉煌,设备不必丰富,经费不必充裕,……但须实事求是,不卑不亢,即可完成极大之贡献。”(《在绵阳模范区国民教师座谈会演说辞》)   不管条件多么艰难,黄长直对办教育有一种自信,他曾说:“英雄可造时势,今日之国民教育正需吾人不计苦乐荣辱穷通得失,而兢兢以赴,前仆后继,唯恐失之。则此热忱之精神的投资即为将来伟大的胜利成功之左券。此即就常识而可以判定者,通达之士谅无惑焉。”(同上)   研究现代教育史的人可能会注意到,陶行知、晏阳初和黄长直这样的教育家的共同之处,即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把事业的起点放在师范教育和乡村教育上,把民族复兴的希望放在民众的觉醒上,他们关注的是普通人受教育的权利,因而他们选择启蒙性的工作。   那是个洪波涌起,星汉灿烂的大时代,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乱世”。常人眼中看到的是国难、贫困、落后、愚昧,而启蒙者、播种者在这里看到的是觉悟、力量、复兴……   这一时期的工作中,黄长直把学校教育和抗日救国的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教导学生以复兴民族的伟大事业为己任。他勉励青年学生说:“生活的艰苦恰似一张滤纸,透过它才算是坚贞不拔的志士,而肩负着最大的责任去争取民族存在呼吸的顷刻。”这种对青年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品学并重、以品促学的主张,是黄长直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黄长直所一以贯之坚持的办学理念,在今天看来,也未过时。在教学上,他主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反对灌输式教学。他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张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因材施教。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时,他说:“本人所曾努力做到的,只是供给同学一些机会和境遇,使大家优良的素质能够自然发展起来,从这点看来,可以说是成功了的。”   师范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早在那些年里,黄长直就有自己的考虑。在成都女师和绵阳师范的办学实践中,他一直倡导学校教育和社会责任相联系的方针。他撰写的《绵阳师范校歌》里,有“良师兴国,舍我其谁”那样豪迈的口号;他还把“良师兴国”四个大字大书于学校大门墙上,鼓舞学生和民众。在抗战期间,他仍然也向社会宣传了“重教尊师”的进步思想。他在确定“绵师精神”的内容时,旗帜鲜明地提出“培养民主观念”、“提高读书风气”、“发挥专业精神”——这样的口号,即使在当今的师范教育或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中,仍然是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在绵阳师范校长任内,他始终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待人赤诚、宽厚和平,由此赢得同事的信赖和学生的尊敬。   黄长直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