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州民间借贷与高利贷.doc
温州民间借贷与高利贷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4月份开始至10月,仅是浙江温州地区的知名企业中,就已有29家企业的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
今年9月20日,浙江温州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眼镜大王”)的离境出走引起了社会对“跑路老板”的关注,但他也并非个例,因为就在胡福林出走第二天,温州又有9名知名企业主不约而同的“跑路”。更让人惊讶的是一周之后,温州某知名企业老板沈某被曝跳楼身亡,至此,面对断裂的资金链,沈某的自杀似乎成了一件标志性事件——从“跑路”升级到了“跳楼”。
老板们的“跑路”,带来的并不只是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多的是被甩弃的企业和企业底层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据有关报道,截至8月底,温州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长25.73%,涉案金额50多亿元。温州市民间借贷因担保、纠纷引发的违法案件共71件。
从公开的资料中不难发现,“跑路老板”们几乎都“不约而同”的参与了民间借贷,且出逃前所欠的资金额度至少在千万以上。当企业的营业利润抵不上所需偿还的高额利息,或者自己担保的巨额资金连本带息难以收回时,东墙已拆,西墙无砖,于是,“跑路”——这个过去只出现在电影中的词,最终成了受此类资金链捆绑的温州企业主们的现实选择。也正是这种民间借贷资金链的突然断裂,让原本叱咤商场、风光无限的老板们最终落得“跑路”下场。
其实在温州这个被称之为“借贷之城”的城市,债台高筑的高利贷是资金链断裂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有的企业明明知道还不上钱,只是为了能借到钱让企业多拖几天。而这种方式,更增加了民间借贷泡沫的形成和发展。在所有“跑路老板”中,与胡福林情况相似的占大多数:银行收回贷款或不予贷款,使企业不得不借助于民间借贷,也正是如此,民间借贷这条资金链的突然断裂,便成了绑住企业主滚向失败的致命锁链。
而有数据显示,在温州做实业的中小企业毛利润一般在3%至5%,但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则高达180%。
据《南方周末》之前的报道,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六分之一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这些钱当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440亿元)。其结论是,“民间借贷已成为楼市后的首选投资替代品”。
思考题:为什么民间借贷总是和高利率联系在一起?温州的情况说明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