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学案.doc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学案
主备人:贺梅
教师寄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
之志。
【学习目标】
1、熟记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2、学会用全面的观点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体会战略大决战对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难点 :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一、预习探究:
预习课文,进行知识梳理。
(一)、三大战役
时间 战役名称 作战地区 指挥员 参战部队 歼敌改编敌人数 影响 辽沈战役 沈阳、锦州、长春 150多万人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 徐州、碾庄、双堆集 平津战役 北平、天津、张家口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1、______年_____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______作战。2、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南京解放。标志着_____________。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
二、展示探究:
1、阅读下面表格:
民工 担架 大小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0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1)这是哪次战役中人民支前的统计数字?
(2)这次战役的中心、指挥员、参战部队有哪些?
(3)这次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4)这个表格说明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如何?对你有何启示?
2、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后蒋败逃台湾 那是毛泽东留给他的最后一快地、当堂训练:
1.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
A.辽宁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2.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
A.东北人民解放军 B.中原人民解放军 C.西北人民解放军 D.华东人民解放军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傅作义 D.杨虎城
5.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
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三大战役 D.解放华东
7.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平和平解放 D.南京解放
四、中考链接:同步导练68页 第6题
五、困惑反思:
六、课堂小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PPT课件 2.第十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课件 第十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pptx VIP
- 精美蓝色逻辑图PPT(110页).pptx VIP
- 2024年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docx VIP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PPT课件 2.第十三章 课件 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调节方法》.ppt VIP
- 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53页PPT】.pptx VIP
- 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URDG758中英文.pdf VIP
- 川白芷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pdf VIP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二)答案.docx VIP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PPT课件 2.第三章 课件 (有修改)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与改革》.ppt VIP
- 微电网控制系统及储能产品应用.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