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doc
第二节 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
一、塑性区边界方程的推导
按塑性区开展深度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方法,就是将地基中的剪切破坏区限制在某一范围内,视地基土能相应地承受多大的基底压力,该压力即为欲求的容许承载力。
条形基础均匀压力作用下容许承载力的近似计算方法如图所示(见教材P263图8-3):根据弹性理论,地基中任意点M由条形均布压力所引起的附加大、小主应力为:
(1)
式中:——M点与基底两侧连线的夹角,称为视角。在M点上还有地基本身重量所引起的自重压力。设极限平衡区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1,则由土自重所引起的法向应力在各个方向都相同,均等于。
基底压力与土自重在M点引起的大、小主应力之和为:
(2)
当M点达到平衡时,其大小主应力应满足下列关系:
(3)
将式(2)代入(3)式并经整理后,得
(4)
式中, ,,, 为已知时,值随着值而变。
二、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的确定
对(4)式β求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即:
即
将代入(4)式,即可得到塑性区开展的最大深度为
(5)
如果我们规定了塑性区开展深度的容许值[z],那么:
若,地基是稳定的;
若,地基的稳定是没有保证的。
经验公式:[z]=(1/4-1/3)b, b为条形基础的宽度,
将式(5)改写为:
(6)
当,即塑性区开展深度为0;
(7)
当(中心受压基础),
(8)
当时(偏心受压基础),
(9)
式(7),(8),(9)可以用普遍的形式来表示,即
(10)
式中:[p]:地基容许承载力(kN/m2)
Nr,Nc,Nq为承载力系数,它们是土的内摩擦角的函数,可查下表。
其中:
Nr=0, 当
当
当
注意(1)公式:,是在均质地基的情况下得到的,如果基底上、下是不同的土层,则此式中的第一项采用基底以下土的容重:而第二项应采用基底以上土的容重。
(2)以上公式中由条形基础均布荷载推导得来,对矩形或圆形基础偏于安全。
(3)公式应用弹性理论,对已出现塑性区情况条件不严格;但因塑性区的范围不大,其影响为工程所允许,故临界载荷为地基承载力,应用仍然较广。
Nr,Nq,Nc与的关系值
N1/4 N1/3 Nq Nc 0 0 0 1.0 3.14 2 0.03 0.04 1.12 3.32 4 0.06 0.08 1.25 3.51 6 0.10 0.14 1.40 3.71 8 0.14 0.19 1.55 3.93 10 0.18 0.24 1.73 4.17 12 0.23 0.30 1.94 4.42 14 0.30 0.40 2.17 4.70 16 0.36 0.48 2.43 5.00 18 0.43 0.57 2.72 5.31 20 0.51 0.67 3.10 5.66 22 0.61 0.80 3.44 6.04 24 0.72 0.93 3.87 6.45 26 0.84 1.06 4.37 6.90 28 0.95 1.33 4.93 7.40 30 1.15 1.60 5.60 7.95 32 1.34 1.87 6.35 8.55 34 1.55 2.13 7.20 9.22 36 1.81 2.40 8.25 9.97 38 2.11 2.80 9.44 10.80 40 2.46 3.33 10.84 11.73 42 2.90 3.86 12.70 12.80 44 3.20 4.26 14.50 14.00 45 3.66 4.93 15.60 14.60 例题:有一条形基础,宽度B=3m,埋置深度D=1m,地基土的湿容重=19kN/m3,饱和容重=20kN/m3,=100,试求(1)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值,(2)若地下水位上升至基础底面,承载力有何变化。
解:(1)查表=100时,承载力系数N1/4=0.36,N1/3=0.48,Nq=1.73 Nc=4.17
代入式
得P(1/4)=19×3×0.18+19×1×1.73+10×4.17
=85Kn/㎡
P(1/3)=19×3×0.24+19×1×1.73+10×4.17
=88.3 Kn/㎡
(2)假若Nr,Nq,Nc不变
则
可见,当地下水上升时,地基的承载力将降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pdf VIP
- 安宁疗护(Hospide)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0新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全册单词表.docx VIP
- 企业组织架构培训PPT模板.ppt VIP
- DB50∕T 1807-2025 承压设备射线检测缺陷自动识别系统评价方法.pdf
- 廉政党课PPT课件含讲稿: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例警示教育.pptx VIP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教学课件项目十.docx VIP
- 第1单元第2课《缤纷的世界美术流派》课件-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 第一单元+第2课《缤纷的世界美术流派》-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美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