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苏州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苏州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卢 立   2005年11月中旬,苏州市委九届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提出了“建设具有苏州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本文试结合苏州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什么是苏州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苏州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苏州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   最近,国务院研究室一位领导来苏州调研。他在考察了我市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后,高兴地说:“什么是新农村?这就是新农村!”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按照小康目标,苏州许多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已经形成了新农村的雏形。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由农户在统一规划的农民新村里自我建房的阶段。当时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民收入的增加,许多农户纷纷要求新建或翻建住房。于是,一些镇村规划了一批农民新村(集中居住点),通过宅基地置换和新批宅基地,由农户自行出宅建造新的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老三靠”,即:靠农村自我发展、靠集体自我积累、靠农民自我投入,走的是一条“内生型”发展的道路。由于基本上没有得到财政扶持,单纯靠农村自我投入,这些农民新村的规划建设水平较低,配套设施十分落后,实际建设的都是一户接一户、一排连一排的“排房”,出现了“室内装修很豪华、室外环境脏乱差,进门可以穿拖鞋,出门却要穿雨鞋”的状况。目前,这些农民新村大多已经淘汰,有的已进行了“二次拆迁”。   第二阶段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在政府主导和财政扶持下开展新村建设和老村改造阶段。九十年代中期,我市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当时明确规定,凡是财政实力较强的镇和经济实力较强的村,都要重新规划建设中心村;而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和原有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都要进行老村改造。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康博村、蒋巷村等一批现代化新农村,涌现了和甸村、梦兰村等一批老村改造的典型。但是,在面上一些地方,由于新村建设的规划与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相脱节,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二次拆迁;再加上由于单纯依靠政府和集体投入,没有进行市场化运作,大多数农民新村的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出现了“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象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象农村”的格局。   第三阶段是近几年来,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推进农村城市化,以农村十项实事为抓手来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在规划上,不再就农村而农村,而是根据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按照城镇体系规划,在拆迁和预拆迁过程中,统一规划建设新型社区。这些社区定居的不仅是农民,也包括城镇居民和外来人员。因此,不再使用农民新村的名字,而是象城市社区一样,冠以“晟泰花园”、“大唐新村”的名称。二是在投入上,不再仅仅依靠“老三靠”,而是主要依靠“新三靠”,即:靠工业化推动、靠城市化带动、靠市场化拉动,走的是一条以“外生型”为主的道路。通过开展市场化运作,实行以房换房、“拆一还一”,做到了政府、集体、个人三个基本不出钱。至今全市已建成360多个以多层建筑为主、配套设施齐全、环境十分优美的类似于城市中高档居民小区的新型社区。三是在管理上,不再仅仅靠临时突击,而是建立了“三清”、“三绿”、“三改”等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三清”就是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到2004年底,全市共疏浚整治河道2255条、1536公里,完成土方1670万方。同时,每个村庄都建立了公共厕所、垃圾箱,配备了专职保洁队伍。“三绿”就是建立绿色基地、绿色通道、绿色家园。2004年新增绿色通道5.33万亩,绿色基地3.25万亩,绿色家园3.76万亩,合计新增绿化面积12.34万亩。“三改”就是改水、改厕、改路。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以县(区)为单位一市一厂的区域集中式供水。农村无害化改厕覆盖率已达到82%。农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农村道路基本实现了刚性化、灰黑化。四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初步建立了以“五有五无”为主要内容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五个无:无农业税收、无乱收费、无摊派、无筹资筹劳、无拖欠工资。从2003年以来,全部取消了列入《农民负担监督卡》内的农民负担项目,不再实行“两工”制度,取消了“一事一议”,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民合同内“零负担、零缴费”。五个有:人人有技能、人人有职业、人人有保障、家家有物业、户户有股份。在全市农村全面建立了就业登记和培训制度,年培训农民超过100万人次。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民达到了194万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全面建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其中,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已连续多年达到90%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