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摩膏剂制作法演变探讨.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膏摩膏剂的制作法演变探讨 植国满,吴剑聪,于天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晋唐至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关于膏摩的记载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膏摩膏剂的制作法演变。 膏摩是推拿治疗中的一种常用辅助治疗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膏摩逐渐淡出医生的视野,临床上 少见应用,现代研究也少见。为了继承和研究膏摩,而开展本次古籍研究。为今后膏摩的继承、应用和发 展提供古籍资料依据。 关键词:膏摩;膏方:制作演变 膏摩是推拿治疗中的常用辅助治疗手段,应用膏摩时,首先将中药加工成的药膏涂于治疗部位的皮肤 表面,再用推拿手法,实施治疗方法。它是推拿治疗中的一种常用辅助治疗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 膏摩逐渐淡出医生的视野,临床上少见应用,现代研究也少见。为了继承和研究膏摩,而开展本次古籍研 究。所研究的古籍主要有:《小品方》,《肘后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 《普济方》。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膏方的制作法演变,包括用药、辅料、制药前制备、火候及合膏。以下分 成五部分介绍分析结果。 1膏摩方膏剂应用与制作的演变、发展概要 1.1对膏摩膏方的演变、发展进行简要介绍 膏摩膏剂的制作工艺,在先秦两汉时期并没有专门单独提出,仅在某一膏剂运用时简要地记载了制作 方法,其用药、辅料、制药前准备、火候、合膏等内容的记载,尚不成系统。直至晋唐时期,方有全面记 载,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地记载了“可摩之膏”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此书中记载了膏剂制 作前的准备,比如“凡合膏,先以苦酒渍,令淹渍”;记载了煎煮药物时的火候,比如:“煮膏当三上三下, 以泄其药势,令药味得出”;也记载了膏滓的处理方法:“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堪酒煮饮之”;此外,对 膏中一些药物的特殊处理也有记载,比如:“凡膏中守雄黄、朱砂辈,皆别捣,细研如面”,“有水银者, 于凝膏中研令消散.胡铅亦尔。”…由此可见,膏摩膏剂的出现,应在先秦两汉时期,甚至更早的年代, 而逐步发展完善则应在晋唐时期。 由孙思邈总结完善的这一制作方法,得到后世医家的沿用及发展,宋元的《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中均有这一制法的记载,在这一时期,主要是对制作时需要打碎、研磨的药物进行了补充说明, 比如:“膏中用雄黄、朱砂、麝香之辈,皆别研如粉。……有水银胡粉者。于凝膏中研令消散。”心1再如: “膏中用雄黄、朱砂、麝香、乳香、铅丹之辈,皆别研如粉,……有水银、胡粉者,于膏中研令极细。”啼1 到明清时期,在制作上大致沿用前世医书的记载,少见发展。而在膏方的选药和适应症方面有所发挥。 其中,《普济方》中记载了三种丹参膏方,分别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并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比如:“丹 参膏,治恶肉恶核,瘰疬初肿。丹参炙.幢、白芨各三两、升麻、蒴藿根各一两半、独活舻头、防己、连翘、白蔹、 玄参、杏仁去皮觚仁,鲁一两,上细切。以生地黄汁一升。……”、“丹参膏(出圣惠方)疗恶肉恶核瘰。风结诸肿。 丹参、蒴藿备二两、秦艽、独活、乌头、白芨、牛膝、菊花、防风备一两、芮草叶、踯躅花、蜀椒备半两、白术一两, 18 上切以苦酒二升浸之一宿。……”、“丹参膏,疗发背发乳。口已合。皮上急痛生。肉摩腕折。丹参、防风、 白芷、细辛、芎劳、黄芩、芍药、牛膝、大黄、槐子、独活、当归各一两,上以腊月猪脂五升。微火煎三 上三下。”H1 以上所述内容为膏剂制作发展演变的大致情况,通过记载,可以认为,膏摩始于先秦两汉时期,成熟 于晋唐时期,发展、完善于宋、元、明、清。 以下将分别从膏摩制作的溶剂、药物浸泡、火候掌握、膏剂成型的演变和发展进行探讨。 2膏剂制作过程中溶剂的演变、发展 制作膏剂时,多用苦酒(即醋)对药物进行浸泡,或用醋代水对药物进行煎煮。用醋作溶剂始见于《小 品方》,此后,即成为膏剂制作过程中的常用溶剂。以丹参膏为例,南北朝《小品方》首次记载此方时, 即以醋作为溶剂:“苦酒五升,油麻七升”晦’。此后,从晋唐、宋元至元明清,在制作此膏剂时,大多以 醋为溶剂,仅在晋唐《外台秘要》、宋元《圣济总录》和明清《普济方》中有使用其它溶剂的记载,比如 《外台秘要》中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选用生地黄汁或腊月猪脂膏作为溶剂。再如《圣济总录》记载:“生地 黄汁一升”。而《普济方》中,则同时记载了以生地黄汁和醋作为溶剂的两种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